马志英:梦想在延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1207
颗粒名称: 马志英:梦想在延伸
分类号: K828
摘要: 一个普普通通的山区回族妇女,数十年如一日用慈母般的爱资助73名回汉贫困女孩上学,成为她们改变命运的阶梯。
关键词: 慈善事业 人物传记

内容

一个普普通通的山区回族妇女,数十年如一日用慈母般的爱资助73名回汉贫困女孩上学,成为她们改变命运的阶梯。面对经济贫困的重压,下岗待业的现实,病痛无情的折磨,她没有退缩,为了更多女孩美好的明天,她毅然绽放出花般的笑容——马志英是海原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回族妇女,在她37年的生命历程里,经历了两次下岗,因病动了 3次手术,可她却以顽强的毅力和执著的母爱在贫困女孩艰辛的求学路上播撒着爱心,在她们幼小的心灵深处营造着感情的绿洲,数十年如一日,用慈母般的爱心救助了 73名回汉贫困女孩,成为她们改变命运的阶梯。 记者第一次见到马志英是今年高考后在她的家里,她面容憔悴,有些弱不禁风, 让你根本无法将她和她的事迹联系起来。 为了孩子们的高考,她已经操劳了好几个月,现在高考结束,她却累倒了……铸造梦想马志英出生在海原县郑旗乡撒堡村, 从小喜欢读书的她,在上高中时,由于家境贫困,使她离开了心爱的课堂。如今,当她走在街上,看到三三两两的女学生,她既羡慕又担心,羡慕的是她们有学习的机会,担心的是她们会不会重蹈自己的覆辙。
  1997年秋天,马志英看到一位因家境贫困而无法上学的女孩在海原一中的校门口哭个不停,当时,经济也很拮据的她立即回家取了100多元钱,为这个女孩交了学费。在当地,许多农村女孩到县城中学上学后,为了节省幵支,就在学校附近租住又小又潮的土坯房。一次,马志英在一间土坯房内,看到5个女生正围着煤油炉子做饭,阴湿的房子寒气逼人。孩子住在这里,不但不安全,而且还要花许多时间做饭。马志英动了恻隐之心,立即将杨芳、李红等5个女孩带回家中。看着孩子们在自己家里幸福地学习、生活,马志英的脑海里浮现出自己辍学时的细枝末节,突然萌生出一个念头:免费为家境贫寒的女童提供吃住等服务,让更多的女童能完成自己的学业,实现自己的梦想。当年秋天,她和丈夫搬进年久失修、裂费缝隙的土坯房里去住,腾出家中最好的3间房子给学生,并且水、电、燃料、房租等费用全部免去。 记者在她家看到,3间大房子都成了女孩们的宿舍,院子里最漂亮的房子是2004年由政府援建的宽敞明亮的书房,里面书桌摆放整齐,书柜里是自治区妇联、宁夏人民出版社等单位捐助的上千本图书,还有一架手风琴,手风琴旁是为孩子们准备的十几把雨伞。“每天下午放学后,孩子们在书房学习,周末我们'一家人'经常在一起唱歌、打羽毛球,我还教她们画画。”马志英边说边找出几幅孩子们的画。记者发现,她一谈到住在这里的孩子,人就精神了许多。 马志英指着院子里的一片空地对记者说:“我没有多少钱,不能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环境。要是有钱,这里还能再盖几间屋子。 现在仍有许多的农村女孩子受传统观念和贫困的影响,不能完成学业,所以我还想帮助更多的孩子,让她们到家里来住,安心读书考大学。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资助她们。”情爱相融这个家庭所有的开支都靠马志英丈夫的工资支撑,为了维持这个特殊的大家庭, 他们节衣缩食。今年,海原县持续干旱,使贫困学生的生活雪上加霜。马志英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家里做点好吃的,她忘不了这些女孩;谁带的口粮没了,她立即送去; 孩子们没有了零用钱,她5元10元的接济;孩子们有个头痛脑热,她总是自己掏钱为她们买药治病。冬天,她不仅买来充足的煤,还亲手为孩子们生火。被救助的孩子永远不会忘记,她们最快乐、最充实的日子是在马姨家……8年来,她为孩子们支出了 5万余元的水、电、燃料、医药及学杂费,可她家里至今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她多年来也没有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1997年9月1日,是残疾女孩杨丽丽终身难忘的日子,当时虽已考上海原二中, 却因家庭困难无法踏入校门,一时想不幵的她便吞下了安眠药,幸好被她姐姐及时发现,才保住了性命。当她在学校门口久久不忍离去时,遇到了马志英阿姨。从此,她在马阿姨家一住就是5年多。 马志英的娘家在月牙湖吊庄,2000年12月,母亲身患重病卧床不起,不知打了多少次电话叫她过去,可她一推再推,说等学生放寒假了再去。她担心走后家里学生的炉火没人生,不能按时吃饭影响学习,再说有个感冒发烧的没人照顾。可还没等到寒假, 母亲病逝的噩耗就传来了,她悲痛欲绝。老人带着牵挂永远地走了,这成为她终生的遗憾和内疚。现在唯一让她感到慰藉的就是这些贫困女童不断取得的骄人成绩。
  2002年是马志英最艰难、最难忘的一年,下岗后,旧病复发,她被送进医院治疗。 在她动手术住院期间,孩子们凑钱买来营养品让她安心养病,并说她们会好好学习的。 孩子们真诚的话语给了她莫大的安慰。 备受马志英关爱而考上大学的马小露在《一叶不落的帆》的作文里表达了所有“女儿”的心:“今夜难眠,我静静地呆坐在窗前,想说的太多,站在巷口,我犹豫徘徊。因为我舍不得这个陪伴我多年的家;这个让我感到真情难忘的家,我更不想远离这位在贫困和磨难中苦苦挣扎了半生、却将一切献给农村贫困女童的马阿姨……对于马姨,我似乎是在读一部名著。马姨的心灵深处,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她是我生命中一叶不落的帆”。 这些故事,琐碎中蕴涵着真情,平凡中充满着仁爱。马志英常对女孩们说:“家庭的贫穷不算贫穷,没有知识的贫穷才是真正的贫穷。”马志英以她高尚的情操和超人的付出激励并支持着这些贫困女学生刻苦学习,直至她们完成学业。这些女孩子的情与马志英的爱在交往中相融,马志英的心灵一次次被贫困女孩们的艰辛求学所洗礼。在长期的接触中,她对这些贫困女孩的帮助由最初的同情到发自内心的牵肠挂肚,在渗透着真挚与善意,凝结着艰辛与付出的爱之途中,她也被孩子们誉为“爱心妈妈”和“无血缘的好妈妈”。
  梦想生辉8年来,马志英陆续资助残疾女孩、贫困女孩73名,其中30多人考入了区内外大专院校,完成高中学业的有27名,目前仍有16名女童生活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在今年参加高考的10名学生中,已有8名接到了大专院校的录取通知书。马志英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她的一对双胞胎儿子在姐姐们的熏陶下勤奋好学,从小就养成了勤俭、礼貌、刻苦学习的好习惯,并和姐姐们相处十分融洽。丈夫是海原县编制办的一名普通公务员,取得了大学法律和英语两个专业的毕业证书。他经常给女孩们辅导功课,为家里拉水运煤、买米买面,为这个大家庭的运转操了不少心。
  2005年1月27日,马志英走进了中央电视台演播室,为全国“三八”妇女节拍摄了特别节目,节目播出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此外,她的事迹还被《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宁夏曰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与宁夏电视台联合录制的电视节目《改变命运的阶梯》播出后,先后有重庆、贵州、河北、 新疆等30多家省(市、自治区)电视台进行转播。2005年5月,马志英被提名为“中国和平妇女”参加2005年度诺贝尔和平奖的角逐。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自治区妇联和宁夏人民出版社等单位在她家门上挂上了 “安康教室”、“女童书屋”等牌子。马志英的善举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晓勇
责任者
马志英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