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王茂勋:蘑菇棚里趟富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1191
颗粒名称:
王茂勋:蘑菇棚里趟富路
分类号:
K828
摘要:
中宁县新堡镇毛营村六组有个养蘑菇出了名的人,他叫王茂勋。王茂勋初中毕业后辍学回家,不甘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他,利用农闲时间买了一些科技方面的书籍,了解有关致富信息。
关键词:
种植业
人物传记
内容
中宁县新堡镇毛营村六组有个养蘑菇出了名的人,他叫王茂勋。王茂勋初中毕业后辍学回家,不甘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他,利用农闲时间买了一些科技方面的书籍,了解有关致富信息。 一次,他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银川市郊区满春乡新春村一组青年农民何军利用庭院种蘑菇而致富的报道后,便对种菇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他给何军写了一封求助信,可一直没有回音。 此后,他亲自到银川信义市场卖蘑菇的摊点进行咨询。通过交谈,碰到的人正是何军本人。何军被他的诚心所动,便给他详细讲解了有关种植蘑菇的技术与经验。经过努力自学,很快就踏上了种植蘑菇之路,那年他18岁。
1994年,王茂勋利用门前的一小块空地搭棚开始做实验,一段时间,他每天都把大部分时间泡在菇棚。功夫不负有心人,王茂勋当年栽培平菇5000袋,收入3000元。 这就更加坚定了他种蘑菇的信心。
第二年,王茂勋又新搭建一座大一点的菇棚,从宁夏农科院引进优质菌种,种植 6000袋平菇,当年产菇3200公斤,收入 8000元。这让他更认识到科学栽培与管理技术的重要性。于是他送弟弟王茂云去吴忠系统学习平菇、金针菇、双孢菇的栽培技术,开始规模性种植。他在种好菇的同时, 善于捕捉市场信息,了解到双抱菇肉厚、产量高、含人体需要的维生素多、不易破碎、 经济效益高,1997年,他自建菇房1座,菇棚1栋,开始增种双抱菇,种植面积达到 0.6亩,当年收入1.5万元。
创业难,守业更难。2001年到2002 年,由于木屑、玉米芯、稻草等培养料价格上涨,蘑菇售价一度低靡,王茂勋也曾动摇过,他也想过放弃,但他咬咬牙坚持了下来,并决定从培育菌种、技术改良及菇棚改造方面入手,争取在蘑菇市场以质取胜。
通过市场调査,他了解到从5月到9 月,由于受夏季高温的影响,一般温棚无法种植蘑菇。他决定抓住这一蘑菇上市的空档时期,自己摸索,充分利用原有温棚的一面墙体,在其背面逆光搭建了一座0.3亩的凉棚,在上面搭上草帘,以达到在夏季高温条件下将凉棚内的温度保持在20℃ー23℃适合菌种繁殖的温度,促进蘑菇生长。有志者事竟成,2003年6月,通过对他自己培育的一级种、二级种的接种,第一批700袋平菇在凉棚里培育成功,并以较高的价格全面上市,仅凉棚一处,当年收入近8000元。
王茂勋不忘记科技致富的硬道理,从 1996年至今,他坚持每年订阅《食用菌》杂志,不断学习先进种植技术。为了降低成本,他潜心研究,开始向配制菌种领域开拓,通过勤学苦练,现在他可以自己配制一级、二级种,并进行成功接种。到目前,他已拥有菇房1座,菇棚2栋,种植面积达到1 亩,年收入1万余元。
王茂勋通过不懈努力,在蘑菇种植领域获得了成功。他富裕起来了,但他没忘自己的弟兄及父老乡亲。王茂勋说:“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对每个前来求教的人,他都做到耐心细致地讲解,并免费提供部分菌种。在他的帮助下,其弟王茂云于 2002年自己搭建菇棚1栋,兄弟俩互帮互学共同致富。新堡镇创业村五组王根福、任志全历年以蔬菜种植为生。有次,他们在卖菜时碰到王茂勋卖蘑菇,在交谈过程中了解到温棚种植蘑菇收入比种植蔬菜的收入要高两至三倍时,便主动向王茂勋请教,王茂勋毫不保留地从种植、杀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逬行了系统讲解。王根福、任志全也打算在10月份自家的移动式温棚的蔬菜下市后, 尝试种植蘑菇。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谭艳凤
责任者
王茂勋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