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风晚照香山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1119
颗粒名称: 松风晚照香山寺
分类号: I207.7
摘要: 香山寺的真名是香岩寺,可称宁夏中卫第一名胜古迹。香山寺位于中卫城南40公里的红泉(今香山乡)境内。寺依香山,又称香岩寺,庙宇坐落在山巅北坡。香山呈东西走向,主峰海拔2360多米,突起于群山之上,气势磅礴。香山寺相传初建于唐代,振兴于宋代。明成化二年(1466年),始有洗心和尚督修楼台殿阁,规模宏伟。
关键词: 民间文学 文学作品

内容

香山寺的真名是香岩寺,可称宁夏中卫第一名胜古迹。香山寺位于中卫城南40公里的红泉(今香山乡)境内。寺依香山,又称香岩寺,庙宇坐落在山巅北坡。香山呈东西走向,主峰海拔2360多米,突起于群山之上,气势磅礴。香山寺相传初建于唐代,振兴于宋代。明成化二年(1466年),始有洗心和尚督修楼台殿阁,规模宏伟。清康熙二年(1663年),因山场扩大,显庙宇微小,又有通众和尚续葺,请地方官吏庶民募捐,前后楼阁重修,内塑佛道尊神。后因地震,寺中梁木损坏颇多,砖瓦倾颓。道光丙申年间,捐修前后庙宇、上下楼阁及两廊房屋180余间,其时,可谓金碧辉煌。同治三年(1864 年)遭兵祸,寺院同香山八十三庄、七十二水、民房、庙宇皆被烧毁。光绪年间善男信女发愿重修。文革中毁于一旦,仅剩残垣断壁、瓦砾,但寺边塔林保存比较完整。塔林各塔建筑年代、 风格不一。寺入口处有一砖砌拱门, 高三四米,上刻有“松风晚照”四个大字,其右上角书“康熙(癸未)秋月” 字样。上世纪70年代香山寺为空军某部雷达站,80年代末,经政府宗教管理部门准许,重新修建,1992年工程告竣。香山寺古时近邻鸣沙州、固原州、应理州(中卫)、灵州,是道教、佛教信士朝拜之地。因两教不一,东山、西山各敬一方,以年轮流朝拜。香山古有森林覆盖。 登临远眺,城堡星罗,峰峦巍峨,茂林葱茏,“山之南崆峒似屏,山之北黄河如带”。朝霞缥缈于丹崖,落日阴生于紫殿,足以荡心胸,资浏览,方圆州县闻名。 清代,中卫知县黄恩锡观赏之后,列为中卫胜景之一。平罗知县方张贵写下脍炙人口的《香岩登览》“香山高于碧云齐, 万里风烟树影迷。白革萧萧孤雁下,群峰尽带夕阳低”。旧时,遇干旱之年,山民则以三蓬草籽果腹。而以牧业产品“山羊裘皮”闻名于世,砂地产的西瓜、红黑瓜子深受世人青睐。天然次生的灌木香山爬松,据说是为了迎接玉皇大帝判案,全身披红挂绿压弯了腰。玉皇大帝评它霸道,斥责老实看山,至此爬松再也伸不直腰,四季常青,与山为伍,点缀着山与人间奇景。登山观岩,香山岩画质朴感人。遗存的百余幅岩画,分别凿刻在山脉的石马沟、石羊沟、大井河、骚虎槽子、红石水沟、茶树沟、韩苏井。有马、羊、 鹿和骆驼、狩猎、游骑等图,画面相得益彰,栩栩如生,再现了山与寺的远古人文景观美。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建忠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