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脚出田开饭馆 夫妻双双忙赚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0883
颗粒名称: 洗脚出田开饭馆 夫妻双双忙赚钱
分类号: K828
摘要: 中卫城区常乐镇水车村村民赵福今年33岁,妻子贺燕小他1岁,夫妻俩以前以种田为生,但种田只有饭吃没有钱花。2004年3月,经过全家商议,他们走出家门,在常乐镇街面开了家“千江月”回族餐馆,男掌勺、女帮厨,日子过得很舒心,令村里人十分羡慕。
关键词: 社会纪实 人物传记

内容

中卫城区常乐镇水车村村民赵福今年33岁,妻子贺燕小他1岁,夫妻俩以前以种田为生,但种田只有饭吃没有钱花。2004年3月,经过全家商议,他们走出家门,在常乐镇街面开了家“千江月”回族餐馆,男掌勺、女帮厨,日子过得很舒心,令村里人十分羡慕。 常乐镇水车村有50户人家,麦子、稻子、 玉米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赵福是村里的文化人,高中毕业没几年就和贺燕结婚,日子过得也十分拮据,为柴米油盐夫妻俩时常会吵得面红耳赤。在田间地头憋了几年后,赵福觉得种地实在没有前途,决定到外面闯一闯。父母起初坚决反对,认为庄稼人就应该安安分分地种田,天上没有掉馅饼的美事,再加上其父亲一个胳膊残疾,夫妻俩出去,地里就无人干活。在父母的反对声中,贺燕始终站在丈夫的一边,并极力劝说公婆,做他们的思想工作。看到儿子“吃了秤砣铁了心”,父母让了步,将不满周岁的孙子留在了自己身边。于是,赵福夫妻俩在亲戚的帮助下贷款1.5万元,到常乐镇开了一家“千江月” 回族饭馆。 饭馆刚开业,生意惨淡,每天来吃饭的人不足20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夫妻俩在面食的味道和服务态度上下工夫。4个月后,饭馆生意“阴转晴”,两口子也整天忙得不亦乐乎。记者问夫妻二人弃田从商有何感触, 贺燕抢着说:“种田和做生意就是不一样,种田一年苦到头除了落几袋米,再啥也没有,做生意虽然辛苦些,但力不会白出。现在面馆虽小些,但一年下来净挣1万多元,比种田好多了。” 据贺燕讲,他们今年已还清了银行贷款,乡里的地承包给了别人,把父母也接到了镇上。如果将来生意好, 就准备扩大饭馆规模。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马飞
责任者
马进军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