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宁多措并举打造红枣产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0629
颗粒名称: 中宁多措并举打造红枣产业
分类号: F307.1
摘要: 红枣是中宁县的传统产业, 也是继枸杞之后又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优势特色产业。截至目前, 全县红枣种植面积已达4.5万亩, 年产量达800万公斤以上;共有区、县级枣苗繁育基地6个,每年提供中宁圆枣圃苗19.8万株,嫁接苗30万株;已初步形成了黄河以北18公里长、5公里宽的中宁圆枣矮化密植生产带,黄河以南扬黄灌区枣草、枣粮、枣药间作和喊叫水乡红枣旱作生产带三带建设格局;形成了以高山寺红枣批发市场为集散地……
关键词: 作物经济 红枣 中宁县

内容

红枣是中宁县的传统产业, 也是继枸杞之后又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优势特色产业。截至目前, 全县红枣种植面积已达4.5万亩, 年产量达800万公斤以上;共有区、县级枣苗繁育基地6个,每年提供中宁圆枣圃苗19.8万株,嫁接苗30万株;已初步形成了黄河以北18公里长、5公里宽的中宁圆枣矮化密植生产带,黄河以南扬黄灌区枣草、枣粮、枣药间作和喊叫水乡红枣旱作生产带三带建设格局;形成了以高山寺红枣批发市场为集散地、18户个体营销户、12家加工企业为主体的年销售量达5000吨的市场流通加工体系。秋摘鲜果和干果畅销上海、 杭州、兰州、呼市等大中城市。
  中宁红枣之所以发展快,与该县树立大发展理念,各业务部门多措并举促增收是密不可分的。
  建高标准基地育良种壮苗中卫县科技局、林业局大力支持科技特派员祁伟投资20余万元承包开发宜林荒山,建成中宁圆枣及其优质采穗圃30亩,繁育圃60亩,年产优质红枣接穗 100万根,归圃嫁接优质枣苗23 万株,被自治区林业局列为区级中宁圆枣、同心圆枣繁育基地。科技特派员李金栋建立高山寺220 亩3×2米高标准示范点,引导枣农改变过去枣树放任生长的栽培本报通讯员吴菊萍陈思羽旧习惯,推广矮化密植栽培技术, 达到早产、丰产、密产,便于田间操作;对成龄树进行修剪改造试验示范,建示范点1个;引进灵武长枣、梨枣等5个新品种,建立繁殖园1个,带头育苗8亩,现已嫁接苗木1万株。
  立足优势资金支持近几年来,中宁县林业局就红枣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鼓励政策,对各乡镇联片50 亩以上给予0.5元/株、连片100 亩以上给予0.8元/株的奖励。共建立联片枣林30个,提供苗木 30万株,资金支持40万元。仅今年上半年在白马乡发展联片红枣密植林2000余亩,大战场乡300 余亩。并对早康等10余家加工企业给予贴息贷款。
  科技培训示范带动该县科技局把涉及全县近千户农民、亩产不足百斤、亩效益不足60元的3000余亩5.4万株老枣树的更新与复壮工作作为衡量、检验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来抓,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现场指导、典型示范等多种措施,着力在提高枣农应用新技术上下工夫。为使广大枣农更快地接受先进技术,科技局多次带领科技人员和种植大户学习考察,引进先进的枣树“高头截枝”栽培技术、灵武长枣科学种植和集约化管理模式。激发了枣农应用新技术的兴趣。石空镇田永金家原有12亩三年龄以上的枣树,仅去年每亩纯收入达 1000元以上,今年早早就请林业局专业技术人员对他家的12亩枣林全部进行了 “高截落头” 技术。在典型示范的同时,科技、林业两局派专业技术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先后到喊叫水乡、石空镇等乡村实地举办枣树修剪、老枣树更新复壮和 “高枝截头”等技术培训班,参培人数达3000余人次,在红枣集中种植区建立高标准样板示范园5个。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吴菊萍
责任者
陈思羽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