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卢沟桥上的怒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0605
颗粒名称:
卢沟桥上的怒吼
分类号:
K265
摘要:
转眼甲子瞬息过,又到缅怀先烈时。当战场硝烟散尽,当苦难成为追忆,当英灵在热血播洒的泥土中安睡,当最后一批见证者渐渐变老,面对远逝的历史,我们除了震撼于时光的沧桑,似乎只剩下追忆和惦记。
关键词:
卢沟桥事变
抗日战争
内容
转眼甲子瞬息过,又到缅怀先烈时。当战场硝烟散尽,当苦难成为追忆,当英灵在热血播洒的泥土中安睡,当最后一批见证者渐渐变老,面对远逝的历史,我们除了震撼于时光的沧桑,似乎只剩下追忆和惦记。所幸,与那场战争伴行的还有摄影,还有那一张张浴火而生的生动图影,我们还可以透过一方方定格的瞬间,捕捉到那个血火年代的热血、汗水、 呼喊与雷鸣。“一图胜千言”。在那段国破山河碎的日子,奋战在烽火前线的摄影师们,以镜头做投枪,为我们摄录下一幅幅战争肖像:炮火中血流不尽的伤口,铁蹄下奋起的臂膀……他们用眼睛记录下战争,而我们又透过他们看到了历史。
历史随着时间的消逝总是被浓缩,大量的信息被过滤,只留下简明而形象的东西存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卢沟桥很幸运, 一座沧桑的石孔桥,成了中国神圣抗战的永久象征。
68年前的7月7日,是历经千年的卢沟桥永远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蓄谋已久的日军在卢沟桥畔寻衅挑起事端,守卫卢沟桥头的中国将士奋起自卫,中华民族的八年抗战由此揭幕。
守桥士兵的番号是29军第 37师219团第3营。7月6日,驻丰台日军列队强行要通过卢沟桥,被守桥部队拒阻,持枪对峙达 10小时才撤回。7月7日晚间,日军一个中队又到卢沟桥中国守军哨所面前几百米处,搞“实弹演习”。晚11时许忽然从宛平城东边传来枪声。一会儿,几名日军出现在宛平城下,声称有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宛平城内捜査。中国守军拒绝这一无理要求,日军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下令“还击”。8日凌晨5时,得到增援的日军突然向宛平县城发起攻击, 驻守该城的中国士兵断然幵枪抵抗。29军军部得到事变消息后, 给前线士兵下达如下命令:“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 不得后退 ! ”为了捍卫脚下的神圣土地,守桥的士兵从这里射出了第一颗愤怒的子弹。卢沟桥事变第二天,中共中央便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 ! ” 7月17日,蒋介石代表国民政府发表著名的庐山谈话:“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好战的日本低估了中国抗战的决心和力量,以为只要拔刀威胁一下便可以使中国屈服,没想到热血沸腾的中华大地从此却成为绞杀侵略者的磨盘。
“七七事变”的真正意义, 就是中国人从这天起不再妥协退让,全民族团结御侮终将走向自强。此后,无论形势多么艰难,中国人坚持不妥协一口气打了八年,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而取得最后的胜利。这便是卢沟桥的怒吼留给我们的永恒启示。
(据新华社电)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