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82岁老人23年的夙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0550
颗粒名称: 一位82岁老人23年的夙愿
分类号: C913.6
摘要: 一位82岁的老人,愿身后将遗体捐献给宁夏的医学事业,在经历了 20多年的奔走后,他的夙愿终于实现了。7月2日早上, 记者在中卫市社会福利院见到了这位老人,他安祥地坐在院子里的长凳上,正在翻阅一份《老年日报》。
关键词: 老年人 遗体捐献

内容

一位82岁的老人,愿身后将遗体捐献给宁夏的医学事业,在经历了 20多年的奔走后,他的夙愿终于实现了。7月2日早上, 记者在中卫市社会福利院见到了这位老人,他安祥地坐在院子里的长凳上,正在翻阅一份《老年日报》。自愿献体弥补事业18年空缺这位老人名叫侯至孝,1923年出生于甘肃榆中县,1950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学院教育系,同年7月到中卫从事教育工作, 1988年退休。其间,他有18年时间在老家甘肃养病。据侯至孝讲,1959年到1960年是粮食“过关”年代,他因为饥饿身体浮肿,在课堂上晕倒两次,1961年请假回到老家甘肃疗养,直到1979年重新回到中卫任教, 时间整整过去了18年。正是因为这样,他觉得给事业留下了遗憾。他在《身后献体遗嘱》里写道:“我自愿将身后遗体无偿捐献给宁夏医学事业,以此弥补我在十年动乱期间贻误的教学使命和任务,从而了却埋在我心中20多年的憾愿……”几经波折了却23年夙愿侯至孝是中卫自愿“献体”第一人。因种种原因,此事一度被搁置了 23年,直到今年 4月经中卫市公证处公证,方才尘埃落定。早在1982年3月,在原中卫县人民政府举办的英模会上,侯至孝就发言表态自愿“献体”一事,未能落实。1996年,老伴先他而去,侯至孝深感年事已高,此事耽搁不得。第二年5月,他向原民盟中卫县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逐级上报。时至1998年 4月,接民盟宁夏区委会通知:“此事须经自治区红十字会允准接纳后,再移交接受单位宁夏医学院。”但最后答复:“自治区红十字会未曾接办过此事,无力协助进行。”此后,侯至孝多次奔走于民盟宁夏区委会,“献体”一事还是没能定下来。在此之前,侯至孝并没有告诉家人身后“献体”一事,直到去年5月回到老家甘肃,他向亲人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儿女们强烈反对,但在父亲的耐心劝说下,他们理解了老人,并在其捐献遗体申请表上签了字。 回到中卫后,侯至孝托人向宁夏医学院有关领导表达自己“献体”的强烈愿望,同年 10月,他的申请终于得到了宁夏医学院的批准。办理了相关手续后,今年4月,此事经中卫市公证处公证。移风易俗“献体”宁夏亲人们先是不同意侯至孝“献体”于宁夏。他们认为落叶归根,侯至孝是在甘肃出生的,应当“献体”于故里。但侯至孝明确表示,宁夏是他的第二故乡。在宁夏中卫工作、 生活了几十年,与曾经的同事、学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是舍不得离开这里的。儿女们再一次理解了老人。宁夏医学院在给侯至孝的感谢信中这样写道:“对您移风易俗,自愿向我院捐献遗体的义举,表示敬佩和感谢.……我们将以此来鼓励我院的广大师生从事好本职工作,更好地为我区的卫生事业作出努力。”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保永琴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