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9月以来,海原县境内长达半年时间未出现一次有效降水,今年1月到5月,全县平均气温较往年偏高0.9℃,蒸发骤增。虽然5月中下旬海原县出现一次有效降雨,缓解了旱情,给局部地区秋作物播种和草原返青带来了机遇, 但进入6月份后,旱情再次抬头蔓延,境内大部分地区烈日炎炎,持续高温,已播种的39万亩旱地夏粮几乎绝产,59万亩秋作物大幅减产也成定局;全县缺粮人口达到近8 万人,缺水人口达到172万人,有 4.5万头大家畜、18.2万只羊不同程度缺草缺水——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的这个县。再次遭到了旱魔的无情袭击,其干旱程度达到十年一遇。 现在的海原乡村大地正如自治区主席马启智在日前诗作《渴》中所言 “晴空烈日烧,千里无青苗。”盛夏的六月,海原的大部分地区失去了往年的景色,一派冬日的萧杀和凋敝。6月18日,记者随海原县长马力调研旱情,一路沿史店、贾塘驶过去,尚能见到东一片、西一片蔫头耷脑的粮食作物,但到了郑旗及李旺的老鸦、北梁等村时,已几乎见不到绿色,更不要说是庄稼了。在该乡牛家洼村村民李鹏家里,记者看到他家仅剩下半袋面粉,窖里的水大概还能用20多天。李鹏说:“老婆带着两个娃娃都出去摘枸杞了,本来我也想出去,但考虑到家里还有牛羊,就留下了。”李鹏家四面环山,他把我们领到他家的豌豆地里, 随手拔了几根豆苗对记者说:“看, 就连着个命,200多斤的种子就这样扔了。”农家每每遇到天旱有这样一句谚语:春种一袋子,秋收一帽子。可此时,李鹏家种的20多亩豌豆的收获仅仅是一把干草了。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一直往下走,便能看见不远处的西山村。说西山村“一夫挡关,万夫莫开”,一点也不为过。它虽与牛家洼相邻, 可是横在中间的一道沟壑却把它们分成两个世界。车是过不去的,我们便步行。太阳的炙热似乎要把黄土晒焦,西山村的四周是光秃秃的大山,极目远眺,见不到一片粮食作物,唯一能见的绿色便是几棵耷拉着脑袋的臭椿,像“消息树” 一样传递着某种信息,愈发衬托出了此地的干旱与荒芜。西山村村主任何兴东介绍说,夏粮已全部绝产,秋粮也没有了,当下缺粮人家已达到了 30%以上。在干旱最为严重的郑旗、李旺、 蒿川、徐套、兴仁等乡镇,村民除了缺粮之外,缺水也成了困扰人们生存的一个大问题。分布在这里的一些水利设施,如库、井、坝、窖等早已干枯,发挥不了作用,群众要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拉水饮用。一些山大沟深的村,群众拉一趟水就得花去60元。老鸦村的李进虎家今年拉水已花去400元,这笔开支使得这个几乎没有收入的五口之家陷入了严重的危机,要不是今年国家减免了学生的学杂费,他的孩子就得辍学。除此之外,牲畜的缺草、缺水也已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最严重的地方已有牲畜死亡,更多的地方,群众只能花费比往年多的钱买草买水。李旺镇罗川村村民罗彦花家里原来有50多只羊,随着干旱的日益严重和饲草价格的上涨,机敏的他把羊卖的剩下了 11只,而更多的人因为市场上羊价低的太离谱还养着,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还能支持多久。在很多农户的圈棚里, 记者不止一次地看到,羊背如同一把刀,瘦的只剩下个骨头架子,很多羊因为营养不良身上的毛都掉光了。村民们无奈地说:“这些羊赶到市场上卖不上价,圈到家里又挨饿, 真是遭罪着呢 ! ”585万公斤;水利部门多方筹措资金,维修人饮工程9处,新打机井 31眼,发放拉水罐1000个,为学校、老弱病残及特困户等群体组织抗旱送水6000余方,有效地缓解了部分群众的吃粮和人畜饮水困难。6月以后,海原县持续高温无降雨,造成干土层再次加厚,旱情进一步蔓延。面对群众自救能力已几乎消耗殆尽的实际,海原县委、政府迅速调整对策,提出了全力保群众生活、保特色产业、保人畜饮水、促劳务经济的“三保一促”措施。海原县委书记王学宽亲自抓劳务输出,日夜奔波在中宁、南梁农场与海原县之间,商讨价格,衔接输出。 6月18日至6月22日,海原县长马力带领水保、财政、民政等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中部、北部干旱带的田间地头调研旱情,指导乡镇抗旱救灾。民政部门已争取到自治区民政厅的支持,做好了提前发放第三季度农村特困灾民救助金的准备, 水务部门则集中资金开始在最困难的地方增建集中供水点。为保特色产业,县财政在资金近乎告罄的情况下,再次拿出15万元用于补助的在县城,有的在高速公路工地上,每个月都能赚500元到1000 元,而留守在家里的,都是无法出去的老人、小孩和妇女。60岁的马正熙虽然是个老低保户,今年的庄稼也全部绝了产,但仍然圈养着两头牛、6只羊,用他的话说,人缺吃的可以少吃些,牛羊缺吃的可不能将就。去年以来, 他就省吃俭用,从李旺川往回买玉米秸秆,时至今日,牛羊依然好好地养着。不仅九牛村农民选择了外出打工,海原县许多乡镇的村民也都选择外出打工。在西安镇薛套村,偌大的一个村子显得格外寂静,好多农家大门紧锁。村主任告诉记者, 薛套村地处海原中部,旱情尤为严重,目前全村已有6491人外出打工去了,预计年收入1157万元, 现在有一部分妇女也想出去,村委会正在四处联系务工信息。在树台乡,年初计划输出5000人, 而截至目前,全乡已有7151人外出务工了,共创收1223万元。外出务工已成为当前农民抗旱救灾的主要方式。随之,记者又来到了西甜瓜种面对十年一遇的大旱,海原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研究部署抗旱减灾工作,制定了抗旱救灾的各项应对措施,随后,各部门、各乡镇全力投入到抗旱救灾工作中去。五一期间,结合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县干部职工放弃休假,深入村组农户、田间地头,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累计捐款 128万元。5月中下旬降雨后,全县上下紧急动员,集中劳力、畜力、技术力量,抢墒播种秋作物37.2万亩。在最为困难的保特色产业工作中,海原县采取配套机井、政府补贴、协调贷款、干部帮扶等有力措施,先后为兴仁西甜瓜基地、小茴香基地协调贷款1000多万元,补贴和捐款达到540万元,全面完成8.25 万亩西甜瓜、4.55万亩小茴香、 5700亩枸杞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任务。劳务、人事等部门多头出击, 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能人带动的方式,多渠道、宽领域、大规模地. 组织输出劳务,仅单程路费补助就达到了90万元,输出人数达到了 7.2万人,超额完成了全年的任务。针对群众生产生活中出现的困难,民政部门及时发放各类救助资金362.1万元,重点救助了特困户、 重灾户和五保户24015人次;粮食部门提前兑现部分退耕还林补助粮西甜瓜的水费,农业、工商、商务等部门也启动了特色产业的田间管理产后销售工作,一场和旱魔拼耐力、 毅力的战斗再次拉开了大幕。三 1995年,海原县曾遭受大旱的侵袭,1973年,海原县也曾发生过大旱。在一些老人的记忆里, 这三次大旱都出现了缺水、缺粮、 缺草的局面,但今年的情况与以往两次有了很大区别,群众的生产、 生活远远没有前两次那么坚难、危险和无助。在党和政府的全力支持和协助下,干旱带上的广大群众不惶恐,不气馁,不等不靠,各显神通,与旱魔展开了顽强的斗争。“老汉出去打工去了,羊赶到有苜蓿的女儿家去了,我就守在家里看家、喂牛。”谈起抗灾自救, 郑旗乡牛家洼村的李映花快人快语,脸上丝毫没有绝望的神情。进得她家,家具很少,粮食也很少, 但地上、土炕却扫得很干净,显示出主人良好的精神面貌。在有 1800口人的九牛村,村里已是五年没见收成,三年没有打过场,家家户户都不同程度地缺水、缺粮、 缺草,但我们进入村里,却没有往昔来人时村民围前围后的景观。据了解,这个村出泥瓦工、包工头, 已有大半的人出去打工了,他们有植大镇兴仁,这里的群众也没有等天下雨。今年该镇种植了5万多亩的西甜瓜,从开春起,这里的群众就没消停过,一开始种不进去, 种上后又出不了苗。瓜农调动一切可调动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了保苗大战中。这一战就战到了现在。6月19 日,记者来到了兴仁东滩第七供水点,只见马达轰鸣、水花四溅,拉水的车里三层外三层围得严严实实。这个供水点是兴仁川11个供水点中的一个,自开春打成已整整运行近3个月。 它每天早晨5点开始运行,晚10 时停止供应,日供水200立方米, 光泵就用坏了几个。交谈中,满脸日光斑的瓜农告诉记者,幸亏县上免费供应水,要不瓜早死了。抗旱 !抗旱 !抗一天是一天,老天一天不下雨,我们就拉一天水,和它战 !和老天战固然处于劣势,但在兴仁川群众的不懈抗争下,5万多亩西甜瓜保住了。眼下,西甜瓜虽然扯蔓无力,坐果延迟,处于不利的形势下,但群众仍然顽强地坚持着,保留着希望。据气象资料和人们的经验,每年的7月,中部干旱带是多雨的季节。而如果人们的这种企盼和预测实现了的话,瓜农们将赢得这场和旱魔拼耐力、拼毅力的战斗的胜利,届时的西甜瓜也一定会甘甜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