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树山的“养牛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0231
颗粒名称: 马树山的“养牛经”
分类号: K828
摘要: 在海原县贾塘乡王塘村, 马树山老汉的名字可是响当当的。乡亲们都夸他养牛有绝招,跟着他干,百分之百错不了。为探个究竟,记者驱车来到了距县城30公里的王塘村。
关键词: 养殖业 人物传记

内容

在海原县贾塘乡王塘村, 马树山老汉的名字可是响当当的。乡亲们都夸他养牛有绝招,跟着他干,百分之百错不了。为探个究竟,记者驱车来到了距县城30公里的王塘村。得知记者的来意后,马树山老汉满脸通红,慌忙摆着手说:“养了几头乏牛,说出去都羞死人哩!”近几年,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马树山这位种了几十年庄稼的“老把式”逐渐把思路转移到了养殖上。在乡政府的号召下,他一下子种了40亩紫花苜蓿。2000年3月,马树山从银行贷了4000元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买了5头牛犊,精心饲养起来,很快牛的脊背上就长了膘。同年8月,村上来了个牛贩子,二话没说便看上了老马养的牛, 并以5000元的价格买走了其中的3头,马树山不但还清了贷款,而且还落下1000元现金和2头牛。到了10月,那个牛贩子又以5000元的高价把剩下的2头牛牵走了。与老伴坐在炕头一遍又一遍地数着百元钞票时,马树山心里的“镜镜”更明了,他索性又凑了3000元钱,买回了8头牛犊。
  “前些年光知道黑下苦,不知道算账。 开春欢欢地种上七八十亩庄稼,到收的时候一亩地产百十来斤粮食,亏本不说,还把人忙坏了。”马树山说,“如今好了,养一头牛不管咋样,每月也能挣个100元。另外,养5头牛有1个劳动力就足够了,可1个劳动力种几十亩地就显得身单力薄了。”说起科学养殖,原来马树山也不信,总觉得那都是很遥远的事儿。当乡上组织他和一些种养户到外面学习了一趟回来后,老马的思想彻底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他给牛棚上搭上了保温膜,牛脚地下铺上了木板,安装了过滤式消毒饮水机,饲草全部青贮氨化……在牛棚里,马树山指着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牛说:“不相信科学不行,这就是用科学的结果,正宗的利木赞。” 2003年,县畜牧局派人到王塘村推广种牛冷配技术,群众都不太认可,老马就带了个头。到了去年,当看到老马家的牛犊卖出了好价钱时,乡亲们打心眼里信服了。 如今,马树山老汉成了大忙人。今天西家养的牛不好好吃料了找他,明天东家要进城买牛犊找他,马树山又成了名副其实的“牛指导” 。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马永生
责任者
马树山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