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守恭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唯一号: 310430020230000110
人物姓名: 靳守恭
文件路径: 3104/01/object/PDF/310412020230000001/19900901
起始页: 004.pdf

传略

靳守恭家贫,父亲又去世得早,为维持生计只上了两年学,爱画画似乎是天生的。少时无钱购置画具,只好用树枝在地上学画。他所在的隆德县农民,有剪窗花的习俗,他也跟着学,山城有什么美术展览,他总设法去看看,琢磨琢磨。凭着他的喜爱,他的不露声色的顽强追求,他的绘画天赋和艺术才气被周围人发现和认可。1975年他被安排在沙塘乡文化站工作,接着又调进隆德县文化馆。政府和人民给了他应有的地位和环境,作为一个朴实的山里汉子,他想的只是报答,报答党,报答人民,报答养育他的这块古老的黄土地。他的作品无论是国画,风俗画,还是剪纸,无不透射出对人民的深沉的爱,对生活的讴歌;其画面总飘散着山花的香,黄土的情。他的心永远和周围的农民相通,尽管他因大量的作品展出、发表、获奖,而被选为自治区美协理事、固原地区美协副主席、隆德县政协委员,但他的形象永远是一位农民形象,不因地位改变而改变。正因为这样,他结交了无数农民朋友,使他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源泉;也正因为他的真诚和厚道,赢得了许多人的敬重。尽管他不善言谈,但他把对生活的认识对人生的理解,把他想要说的话,都溶进了他的作品之中,他的作品说明了他的一切。 艺人相轻,可年过半百的靳守恭不这样认为。隆德县已有上百人的农民画创作群体,作为领头人的靳守恭所付出的心血是可想而知的。1983年,他组织的数百幅农民画闯进了中国美术馆,使山沟沟农民的“大作”迈入神圣的艺术殿堂。一辈子没拿过笔的妇女王玉秀,在他的启发下,绘出一幅“马社火”。作品以其不受任何画规约束的大胆构图、浓郁的地方风情、强烈的色彩对比而被选送到挪威、瑞典等国展出,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靳守恭,王玉秀也许永远不会拿起画笔,更不会有“马社火”出世。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