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万巨款遭窃侦查为何受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6913
颗粒名称: 60万巨款遭窃侦查为何受阻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91年05月08日,固原日报刊登了60万巨款遭窃侦查为何受阻的案件经过。
关键词: 案件 侦查 保险

内容

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案件。
  1988年12月10日,滇西纺织厂财务科的保险箱被撬,60余万巨款(含国库券及有价证券)不翼而飞
  案件侦查了21个月,最后陷入山穷水尽疑无路的竟地。为什么?是“红人”的档案遮住了人们视线。
  作案者名叫刘文屹,30岁,他4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和先进工作者。1984年以来,又连任织布车间团总支委员、团总支书记、厂团委委员;被选为厂第三届、第四届职代会代表,共青团大理市首届代表大会代表等
  因为是“红人”,他作案也非常大胆,他知道财务科门窗安装了防盗设备,就按原计划窜到二楼,撬开了设备技改科的办公室,在内套间撬开了楼地板,再捣掉楼板下的沙灰条。不到半小时,一个长25.5公分、宽38公分的天窗口撬开了,他下到一楼财务科的办公室里。
  此时是8点整车间的机器隆隆声,门卫值班室的嘻笑声,宿舍区的猜拳声和电影院的嘈杂声以及舞会上的音乐声混杂在一起,周末的人们完全沉醉了。
  刘文屹借助于室外的混杂,竟然打开日光灯并乒乒乓乓地敲砸保险柜。从8时开始,一直到次日凌晨6时,足足干了10个小时,才打开保险柜。
  他席卷了60余万巨款。第二天,他竟带着照相机,跑去参加车间组织的礼拜天郊游活动。
  侦查人员在厂里大规模地办案、讯问、跟踪、取证,把厂内所有过去有盗窃劣迹的人员,都进行了筛选;把凡与财务科有业务来往的人都进行了过滤;对一切有作案嫌疑的人,都进行了透视。但都没有怀疑到刘文屹。因为他的档案说明他不是怀疑对象。
  1989年9月,也就是在作案后的第10个月,刘文屹专程跑到省城昆明,用1.6万元购回了一套“9100 ”型先锋牌激光组合音响,用1500元购了激光唱片和磁带。紧接着,10月份又买回价值1.25万余元的一部“美能达”照相机。此后至1990年6月,连续购买了洗衣机、金戒指、电风扇、淋浴器、吸油烟机和吊灯,还安装了钢窗等,共计挥霍5万余元。
  刘文屹出师得利,一下子购了那么多高档货,又因为是“红人”,居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他得意了,也忘形了。
  日历翻到1990年8月。
  刘文屹总觉得作案至今已21个月,凭直感分析,滇纺厂大盗窃案已经被人们淡忘了,他不用再担惊受怕了。刘文屹庆幸之时,忽然想起了在他盗窃的款物中,有10张是中国工商银行大理市支行1988年8月发放的有奖储蓄券。兑奖期是1990年8月。
  兑奖期到了。兑或不兑?从8月份以来,刘文屹几天几夜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一直拿不定注意。
  伪装和掩饰,已经成了刘文屹的第二天性,而现在,当他面对500元的兑奖券时,便又赤裸裸地暴露出了极端自私贪财的本来面目。他不忍心丢掉这块到口的肥肉。他想一举多得,想成功后,大胆使用藏在组合柜底上的巨款。
  他决定去兑奖,冒一次大险。
  此时,公安机关已经布下天罗地网,等待鱼儿上钩。
  “红人”终于暴露了!
  破案的消息传到滇纺厂,人们睁大眼睛,这不是假的吧!
  刘文屹蒙蔽了人们,欺骗了人们,罪恶暴露后,人们愤怒了,人民要审判他。
  他被判外死刑。然而,此案留给人们的思考却远远超过了案件的本身。
  (胡再昌摘自《青年与社会》第2期,作者李大法)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文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