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上的“橄榄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6776
颗粒名称: 黄土地上的“橄榄绿”
并列题名: 记武警西吉县中队指导员高泽竿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91年04月24日,固原日报刊登了武警西吉县中队指导员高泽竿的事迹。
关键词: 部队 建设 思想

内容

1978年3月,当高泽芊首次穿上这身橄榄绿军服,离别家乡西吉县新营乡的父老乡亲时,就立志做一个出色的军人。他实践了自己的志向,入伍13年,21次受到表彰奖励。几年前,他调回家乡西吉先后任武警中队长和指导员,更是全身心地投入了部队建设。
  他和战友们开发庭院经济,加强部队生活基地建设,使一个原来每年超支三、四千元经费的后进中队变成5年累计创收4万多元的先进集体。中队的其他各项建设也迈上了新台阶。比如培训军地两用人才,几年来,先后有4名战士考入部队学校深造,有30多名同志退伍前掌握了各种专业技术,在地方生产建设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高泽芊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他在中队干部中倡导开展熟悉士兵、做战士知音的活动,为战士排忧解难,他自己就最了解战士。他经常随身带着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每个战士的家庭住址、婚姻、爱好、个性等情况。谁心里有事,瞒不过他。由于思想工作细致,中队曾两次制止了恶性事故的发生。4年来,经他调解和好的婚姻就有五、六对,战士们亲切地称他是军营中的“月老”。为了带好兵,他搜集整理了“怎样当好指导员”、“怎样谈话才能取得最佳效果”等资料30多册,写了《浅谈外界环境对战士思想影响》等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和体会文章,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高泽芊把全部心力投入中队这个大“家”,常常顾不了自己的小家。他妻子患宫盆结核病多年,不能生育。支队领导让他带妻子去外地治病,由于工作忙,一推再推。直到妻子病重住院后,他还想着老兵退伍的事,在医院陪妻子不到一个星期,就把妻子托给同室病友,又返回中队。他的老家离县城不远。母亲病危的时候,他也只是利用晚饭后的时间骑自行车看望了一下,然后又连夜赶回中队带班值勤。
  1989年,武警西吉中队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中队和“十无”先进单位,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去年,高泽芊作为宁夏唯一的武警优秀基层干部代表,应军委三总部的邀请,进京参加亚运会暨国庆观礼活动,受到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肖洛)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高泽竿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