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图书馆
固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固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斯人斯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5322
颗粒名称:
斯人斯事
并列题名:
记扎根山区的人民教师马佩贤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90年11月24日,固原报刊登一篇扎根山区的人民教师马佩贤的事迹。
关键词:
人民教师
事迹
山区
内容
马佩贤老师脚落海原县,就对这块贫脊之地产生了深厚、灼热的爱。
1955年7月,祖籍河北省定州市的回族青年马佩贤从北京回民学院毕业了。亲戚为他在北京联系好了工作单位,可他要求学校组织把自已分配到边疆去。那年他才22岁。35年过去了,同他一道来海原的人走完了,他没有走。他放弃了亲人和朋友一次又一次帮他调动工作的机会。在那“低标准”的严酷日子里,他的妻子在李俊被饥饿夺去了生命。刚出生的女婴失去了妈妈,他失去了爱妻。为了事业,他含泪把孩子送往老家。 “文革”期间,他受到非人的折磨,与亲人隔绝第二个理解他的妻子在惊恐中染病,被无情的运动吞噬。他心里流着血,把两个无娘的孩子送往河北。不幸的是一个孩子在中途夭折。很难想象他当时为什么又回到了举目无亲的海原。1976年深秋,他的父母相继病故,由于学校工作忙,他没有回去奔丧送葬,只从学校借了点钱寄了回去。他在李旺任教的时候,有一次他领着4名学生步行赶往县城参加考试,在翻越呱呱山时,由于天黑,他们迷路走进了沟岔,遇上了一只恶狼。学生哭喊惊叫,他把学生拉到自己的身后,用鞋和上衣为武器与恶狼周旋了一夜到天亮时,狼跑了,他的鞋底和鞋帮分了家,上衣扯成了碎片。1977年,他在徐套乡任教,为增加学校收入,他领着学生开垦了100亩盐碱地,给学校生产了一万多公斤粮食油料。一次他领着学生上山打柴,不幸从山顶摔到沟底,浑身鲜血如注,昏迷不醒,学生们趴在他身旁哭喊成一团。今年初春,他的一位朋友在保定为他联系一个舒适的工作,他谢绝了。当我问起原因时,这位被生活和工作双重担压弯脊梁、满脸皱纹、头发稀疏的老教师挥着粗大的手说:“要开发一个地区,首先要开发这个地区的智力资源,而教师就是智力资源的发掘者、建设者和培养者。海原穷的原因是人才少。党和人民培养我几十年,我在工作最需要的时候,怎忍心离开她呢?”
他不仅把自己献给了海原,而且把儿女们也献给了海原。当年他把两个婴儿送回老家河北,在孩子们能为社会做贡献的时候,他又动员孩子们迁户来到了海原。如今他的事业在儿女们身上延伸,女儿女婿都是教书匠。
马佩贤爱山区,更爱山里的孩子。1988年,他班上学生李百成在家长催逼下,准备弃学回家结婚。他闻讯后,一方面不顾学生家长的反感冷淡,追前赶后向家长求情下话做工作,一方面给李百成讲人生,讲理想,热心鼓励他坚持求学。在他的帮助下。李百成高中毕业后,一举考上了上海外语学院。
马佩贤这位外地人,在事业上有种不要命的拼搏劲。虽然他的第三个妻子患有胆结石等三种病,动过五次手术,身体非常虚弱,但他不为生活所累。自1982年调入县回民中学任高中地理课教师以来,未缺过一次勤,总是超负荷运转,任科成绩在全区一直名列前茅。
35年过去了,马佩贤的“弟子”数以千计。他付出的心血多,得到的实惠少。在海原,他先后把两资晋升工资的指标让给了别人。他还说:“我是一个有34年党龄的共产党员,这是小事,算不上什么。”这就是他——一个投身山区教育事业者的胸怀。(黄占宝 袁进明)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黄占宝
责任者
袁进明
责任者
马佩贤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河北省定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