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的主心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5131
颗粒名称: 青年人的主心骨
并列题名: 记隆德县好水乡水磨村团支部书记司新民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90年11月07日,固原日报刊登了隆德县好水乡水磨村团支部书记司新民的事迹。
关键词: 经济 文化 发展

内容

隆德县好水乡水磨村出了一名优秀团支部书记,他叫司新民。他已步入而立之年,还孑然一身,尚未成家。为了配合党的中心工作,促进青年健康成长,司新民钟情团的工作已有7个年头。
  在自然条件差、经济、文化落后的水磨村,开展团支部工作是相当困难的,1984年,司新民任村团支部书记时,这个团支部早已瘫痪。他首先想到了创建“青年之家”,以此作为开展青年工作的突破口,建立团支部的“根据地”。他发动村里的团员、青年,自愿投工、投料,改建、扩建了原有的一间破旧文化室,没有活动器材,他四处奔波求助;无力购置书籍,他6年来,坚持每月往返行程30多里山路,到县城图书馆借换图书。司新民凭着自己的一片热心和耐心,使“青年之家”活动室出现了生机,团的工作也有了眉目。
  今年3月,在一次支部民主生活会上,司新民提出了由团支部创办文化技术夜校的设想后,得到了绝大多数团员的支持。办班方案提交村委会,村委会当即与学校联系落实了校舍。桌凳破旧,小司亲自出马,动员团员、青年捐款,请木匠修理了64件桌凳,并将集资款用于开支电费。时至今日,90多人的农民夜校越办越红火了。
  司新民不仅是一位称职的团支部书记,而且还是一名好村医。他经常走东串西,义务为村民行医,12年来从不收取任何手续费用。遇到困难户,他连药费也不收。为群众排忧解难成了司新民的乐事。水磨村六组有14户68口人,村民吃水要到3里以外的一座小山背后去挑。因为地理条件差、吃水困难,外面的姑娘都不愿嫁到这个地方来。司新民立下誓言,一定要为这个组的村民凿出一口井来。起先,他花了一周时间凿井,眼看井水溢出,却因土质松散,井塌陷了。他不顾疲劳,接着又凿了第二眼井,并向乡政府和县水电局要了几袋水泥,将井筒全部箍了起来。从此结束了村民吃水难的历史。从此,这个村传开了“吃水不忘司新民”的佳话。
  司新民——这位默默无闻,诚实勤劳的山里后生,正用他那平凡的行动铸造着不平凡的信念。 (张全胜)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全胜
责任者
司新民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