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图书馆
固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固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上黄印象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4430
颗粒名称:
上黄印象记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90年8月25日,固原报刊登了连载文章“上黄印象记”。
关键词:
黄土
地貌
农业
内容
四、要把黄土变成金
茹河支流小川河自北面南流经上黄,把这块丘陵区分割为东西两大部分。东部全系梁状丘陵,西部自西向东依次为台、坪、梁地形。全村的地貌,简而言之为“九沟、十梁、三块台”。
在没有进行综合治理前,人工林草地仅占总土地面积的3.1%:占总面积63.6%的天然草地实为轮垦地和牧荒坡,植被盖度小,于30%,农民还常在这里铲草皮、挖草根。这一切,使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年流失量4000—7500吨/平方公里,沟头滑塌前进速度为每年5~8米,使耕地不断减少。水土流失加上耕地减少,是粮油产量低而不稳的重要原因。
科技人员总结了上黄群众过去和大自然长期抗争的经验教训,他们提出的上黄的综合治理方针中,确定以土地合理利用为方向,以改土设防、拦蓄降水为基础,治理中心主要放在沟道工程与基本农田建设上。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上黄村的综合治理目标有的已经实现,有的正在实现,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在治理初期,治理面积率、林草面积率、减沙率分别为8%、9%、7%,1985年分别为75%、64%、50%,1989年为80%、64%、61%。在这样一个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都差的地区,治理不易,巩固更难。上述指标中,每个百分比的提高和稳定,都是上黄的农民、和科技人员齐心协力、艰苦劳动的结果,都是顺应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结果。这种艰苦的努力,使上黄村掠夺自然、破坏生态的行为得到了有效的制止,使在黄土丘陵区发展商品型畜牧业、保护型林业、自给型农业有了可靠的物质基础。他们获得的成果,既使这一辈人的生存条件比过去大大优化,也将惠及他们的子孙后代。
过去,上黄人守着小川河,台地上的庄稼却受旱,1987年,他们搞了小高抽工程,从小川河里堵坝抽水,受益面积达到200亩。这是亘古未有的新事。这项工程全部配套后,加上喷灌,上黄的水浇地将达到600亩。水平梯田的修建,在上黄早已形成气候,具有连续性和群众性,仅1986年—1989年,就完成标准较高的合格梯田850亩,人均接近1亩。小流域治理,他们重点抓了大岔沟。这是一个呈东北——西南方向的小流域,面积1.03平方公里,长1730米,高差94米,过去年流失量约6000吨,在连续4年的治理中,他们在梁顶峁坡修水平阶地种植草灌,在陡坡切沟修谷坊群拦泥蓄水种乔木,在缓坡修水平梯田,在沟底结合道路整治修建蓄水窖和中型谷坊,在沟头修蓄水涝池和泄水槽,在沟中部筑坝拦洪。经过治理的大岔沟,治理措施基本配套,经受住了大自然的考验,3年栏泥近千吨,流域内田面土壤含水率提高2—3%,单位面积产量由50公斤提高到87公斤。
实在是干得太好了。照这样干下去,黄土丘陵区的面貌就能大变,它的潜能就能释放出来,变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物质力量。这里,献给上黄人一首歪诗:
上黄人民尽愚公,
治山治水挖穷根
连续作战精神好,
要把黄土变成金。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丁金尚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