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沉而道远的真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3582
颗粒名称: 深沉而道远的真传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90年5月股员报登载读者把青春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六盘山区的教育事业,丝毫不悔。因为那里的山水陶冶了我的情操,那里的环境磨砺了我的气质,那里的人民教给我怎样对待生活。
关键词: 六盘山区 环境 气质

内容

七十年代的第一个夏天,我有幸到六盘山下的一个山村住了几天。其时,梨花白,桃花红,展露出物华的盎然生机。年轻气盛的我委实没有领略自然风光的雅兴。然而,一位鹤发童颜的回族老人与我交谈时开导我的几句话至今记忆犹新。大意是山之巍峨在于不让黄土,海之深在于不择水珠,人之乐在于山水。
  20年过去啦!回顾我在泾源任教8年的历史,至今还激励我奋斗不息。泾源人民质朴勤劳的品格,不畏艰险的志气,以及和穷山恶水奋勇拼搏的精神,支撑和鼓励我战胜了不少困难。尤其是生活的重担与工作上的挫折交替袭来时,我便回味着那位老人的话。如今,年近“知天命”,想起我的青春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六盘山区的教育事业,丝毫不悔。因为那里的山水陶冶了我的情操,那里的环境磨砺了我的气质,那里的人民教给我怎样对待生活。偶而在闲聊中,有人问我:“听说你在泾源呆了8年?”神情上的不可思议,口气中流露的惋惜之情,确难使我相信。一个党和人民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远离家乡,告别亲人,在一个举目无亲朋的地方干了8年,这在当时似平〓〓人解的事。因为当时的教育虽然不能说是尽善尽美的,但对理想的追求也是青年人共有的素质。“男儿志在四方”,不是华夏民族的古训吗?于今的年轻人要是分配到山区工作,亲人们大多会四处奔波,朋友们大多会出谋划策,千方百计地留在自认为是理想的单位,以为这才是能够展示鸿图的必备环境。我以为刚出校门的年轻人,到艰苦的山区锻炼,到基层实地体验,到能够“用武之地”去贡献聪明才智,绝非“高调”,而是实事求是的要求。也许,有人会说,你们那个时代的人,大多是“傻呆型”的人,不懂得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光知道服从组织其实,但凡人,谁没有七情六欲,谁没有父母兄弟?想到报国之恩,答父老之情,一人离异,换来万家团圆,何乐而不为呢?照直说,我当时拿着人民的俸禄,为百姓教书育人,生活比起泾源父老乡亲要好得多。他们在几十里乃至上百里背柴,他们跋山涉水去耕耘,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这里的山山水水,这里的一草一木是他们辛苦勤作的见证人。有人说,山水草木无情。其实,大山汇集了粒粒黄土,才组合成雄伟高大的躯体;江河融合了点滴水珠才形成了汹涌澎湃的浪涛。人如果有高如山的情愫,有深如海的胸襟,哪怕是到天涯海角去创业,也一样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 (作者现在宁夏日报工作)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宇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六盘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