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图书馆
固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固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绿色的“钱褡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3331
颗粒名称:
绿色的“钱褡子”
并列题名:
记彭阳县条田林网建设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90年5月2日固原报登载了绿色的“钱褡子”一文。
关键词:
固原报
绿色
钱褡子
内容
刘长青 谢蓉生
4月里,去彭阳。车过店洼水库,便可见一川的树木密密层层,一川的麦苗郁郁葱葱,麦在树间长,树在田埂生。这就是条田林网,彭阳人称之为“绿色钱褡子”。
绿色钱褡子?起初我们有些不解。但一份“彭阳县地埂造林情况调查材料”给了我们思考的线索:条田林网,是1986年以来,彭阳利用地埂造林建起的,现在川、台地已基本实现林网化,林网总长近百公里,面积4.62万亩。其中,速生用材林4万亩,投入421万元,现已有9000亩2000万株成椽材,价值1亿多元。几年来,彭阳很多地方农民每亩农田的地埂栽树收入都在百元以上。林业的发展,还促进了粮食生产,营造了林网的11万亩粮田,亩产比造林前增长10—20%。
到彭阳、城阳、红河的川水地林网区看看,20米宽、50米长的机耕条田平展展的,棵棵直溜溜的新疆杨、北京杨,一行行、一排排,象绿色的屏风把地块隔开;田间小麦绿油油、嫩生生……嘿!真想不到在山旮旯里还有这样好的地方。
是啊!绿色,是安宁、富庶、生机和活力的象征。人们对绿色的热爱在城阳陈沟村就会感受到。你在谁家吃上几顿饭,他会乐呵呵的,要谁动他的一棵树,脸,马上就会沉下来。这些树,是他们的“风水”,连着他们的肉呢!
陈沟人爱树!他们在能栽树的地方都要栽上树,栽了护田林,栽护路林,栽了护路林又栽护渠林,几年来,这个小山村,竟成了树海,人均栽树200多棵。一位蔡姓农民,一家5口,几年功夫栽下3000棵杨树,人均600棵。
陈沟人爱树出了名,整个彭阳人对树都有感情,别说红茹河流域的川、台地,就连孟塬、草庙这些干旱地区的田头,路旁也栽上了树。因为地埂造林,使彭阳人走向富裕之路。
建设条田林网等于建设“粮仓”。它减少了水土流失,干热风和霜冻等自然灾害,调节了局部小气候,有利于粮食稳产高产。彭阳乡赵磨村,1976年后在地埂、路边栽的树。早已开始间伐,农民卖木椽的收入,在他们的纯收入中占了很大比例。这个先进典型的粮食单产由1976年的230公斤,逐年上升到现在的400多公斤。
地埂造林使农民有了绿色银行。陈沟村成了富裕村,钱是哪来的?就是从树那儿“提”来的。村里翻新校舍,间伐一批树,一栋崭新的校舍就起来了;想盖新房,间伐自家的树,就有了木料。难怪一位农民喜滋滋地说: “这树啊,连咱睡觉时,都在给咱生钱哩!”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刘长青
责任者
谢蓉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彭阳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