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图书馆
固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固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关于泾源县青年贫困户的调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3083
颗粒名称:
关于泾源县青年贫困户的调查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90年4月4日固原报登载关于泾源县青年贫困户的调查。
关键词:
青年
贫困户
调查
内容
拜学英 李福星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扶贫工作的开展,贫困山区的不少贫困户逐渐解决了温饱,有的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青年贫困户,这些人共同的特点是人口多、耕地少,劳动力充足且具有一定文化程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对此,我们在泾源县的两个村进行了调查,结果值得人们思索。
原因一,结婚。如今山区农村去年结婚,仅彩礼一项已由原来600多元增加到2000多元,加上购置家具、设席待客费用,在尚未完全脱贫的山区,一个青年从找对象到媳妇进门,少说也得3000元。相当一部分青年为结婚只好借款拉债甚至变卖耕畜。象这样婚前家景好一点的人,婚后还债,加上新进门的媳妇无耕地而导致贫困的几乎在每个村子都有
原因二,修房。许多青年婚后旧债尚未还清,又得贷款借钱修房,随着新债台的垒起,大部分青年喘不过气来。惠台乡的青年鄢某就是这样,他虽然结了婚,修了房,分了家,但只有2亩薄地,由于投入有限,产下的粮食还不够一人吃用,
原因三,人多地少。青年贫困户大都是5口人以上的家庭,承包土地时只有三四口人,如今已发展到六七口人,加之有的家庭超生,现在人均已不足1亩耕地了。据对新民乡两个村青年贫困户的调查,人均占有耕地只有0.78亩,如此数量有限、质量又差投入又跟不上的土地,要达到人均占有粮食300公斤的脱贫标准,那是不实际的。
原因四,耕作粗放。山区青年贫困户,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无耕畜,不能深翻土地,缺少农业生产经验,更谈不上合理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更重要的是这些人资金欠缺,不能给土地以应有的投入,从而导致贫困。新民乡青年禹某,本身耕地少,去年采取“押宝”式耕种,只种一样小麦品种——“中引4号”,由于气候原因他的麦子发了病,亩产不足50公斤,致使今年口粮欠缺。
原因五,发财致富心切造成贫困。一些青年在脱贫致富的过程中,不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勤劳致富之路,看到别人做生意挣了钱,就不顾各自的实际情况,借钱做生意,由于信息不灵等原因,不但挣不了钱,反而亏本,成了欠债户,有的干脆弃农经商,挣钱不多,反而使农业歉收,结果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针对青年贫困户出现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首先要广泛深入地在山区青年中开展艰苦奋斗、移风易俗的教育,鼓励并提倡简办婚事,积极创造条件举办集体婚礼,严禁铺张浪费,以便把有限的资金用在脱贫致富上。其次,举办多种实用技术培训,使大批青年包括贫困户都能掌握一两门实用技术。第三,扎扎实实地搞好计划生育,向广大青年讲清人口与脱贫致富的内在关系,提倡少生优生。第四,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根据各地实际,对耕地进行合理调整,并帮助他们调整家庭经营结构。第五,继续组织劳务输出,并对劳动力进行输出前培训。第六,依靠集体扶贫,建立相应的互助机构。
总之,山区青年贫困户的增多,是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这些人中,大部分有一定文化程度,接受新事物快,他们积极向上,不甘落后,对脱贫致富充满信心。只要有关部门从各方面予以支持引导,他们将会在短时间内向贫困告别,走向富裕。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拜学英
责任者
李福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