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北川喊渴探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3044
颗粒名称: 固原北川喊渴探访
分类号: G210
摘要: 这块被人们冠以“米粮川”美称的土地,因为缺水,形势变得严峻起来。我实地探访了一趟,深深理解了固原县领导和当地群众对这里的前景的忧虑。
关键词: 固原北川 干旱 前景

内容

张强
  这块被人们冠以“米粮川”美称的土地,因为缺水,形势变得严峻起来。最近我实地探访了一趟,深深理解了固原县领导和当地群众对这里的前景的忧虑。
  ——现状
  1989年黑城乡有14个生产队的水浇地滴水未进,水浇地又变成了旱地,农民就靠它维持生计。坪路沟、褚家湾子、三岔河一带人吃水也成了难题,只好雇“手扶”到一二十里外的三营镇上买水吃。
  三营镇的赵寺村、黑城乡的团庄村,地处清惠渠中游,比起下游应该说“先得月”,但是,10年前这一带有名的“北川西瓜”,如今长得没有碗口大;麦子出苗后,绿菌菌地惹人欢喜,可是,一阵“眼欢喜”后,紧接着麦苗却大量地枯死——土地和水质盐碱化程度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固原北川的“生命之泉”——沈家河水库、冬至河水库和寺口子水库都有芨芨可危的征兆。水库淤积十分严重,不得已,就加高堤坝。以沈家河水库和寺口子水库为例,沈家河水库1979年堤坝加高了6米,寺口子水库1970年3月堤坝加高5米,1981年7月加高1.7米,1983年7月不得不再加高1.5米。目前这两个水库面临着再次加高堤坝的重任。好端端的水库成了名符其实的“地上水库”,长此以往,就有报废的可能。
  包括头营、三营、杨郎、黑城、黄铎堡、七营六个乡镇的固原北川,平展展的水浇地达23万亩之多,令山塬莽莽的西海固其他地方的人羡慕,可惜的是这里就这样遭受着“渴”的煎熬。
  ——原因
  水库淤积严重,从根子上说是水土保持工作没有跟上的原因。适逢夏、秋两季,常常是西海固暴雨发作的季节。倾盆暴雨,夹着山上的泥土而下,冲入水库,出现淤积。这种自然力量的报复人们还一时无法抵挡,只好采取加高堤坝的权宜之计。
  另外,实行农村承包责任制以来,放松甚至放弃了对农民水利设施管理的教育,缺水现象实际上也是这个失误的恶性反应。家庭单个耕作时,由于狭隘的小农思想作祟,一些农民极度、超负荷地给自家责任田里灌水,致使地下水位抬高,加剧了土壤盐碱化程度。更有法制观念淡薄的人肆意破坏水利设施,造成用水浪费现象严重。我在七营乡采访,眼见盐土沟渡槽被毁的残景:共七跨渡槽,就有四跨被打去横梁和拉杆;四营干渠节制闸下盖板被盗走53块,陪我采访的乡干部说: “偷去铺房台子了。”
  并非一方水土都能养活了一方人。比如寺口子水库,水源来自西山流出的苦水,如果注入暴雨后的洪水,灌区用水后粮食的命运还好些,如果单靠苦水灌溉,粮食单产永远停在一二百斤,有时候麦苗还发生枯死。已经大面积开辟的水浇地,还离不开这苦水。
  ——出路
  1987年,固海扬水工程把数百里外的黄河水扬到了宁夏南部山区,只可惜,固原北川仅有最北端的七营乡北嘴、马莲、潘河不到10个生产队受益,毗邻的黑城因为地势高一点只能望水兴叹。人民群众寄希望于政府,能否再建设施,加大扬水量,使更多的贫困地区人民真正体会“天下黄河富宁夏”的滋味。
  当然,这样做耗资是巨大的,单靠宁夏的财力是办不成的。鉴于此,固原一些有识之士经过科学考察,提出“引泾济清”的构想,即引泾河水入清水河,再输入已有的水库中,利用现有渠道发展灌溉。这个设想能付诸实施,则固原北川23万亩水浇地不仅保证了水源,还可以发展更多的水浇地。愿这个构想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在没有彻底解决水源之前,打井不失为一种多快好省的当务之急。一眼深130米左右、配套好的机井花销需3万元钱,一个生产队有两眼这样的机井也就解决缺水问题了。但是, “僧多粥少,”今年上级才投资分配给全县45眼机井,咋能满足急需?近年来,固原县各级领导对北川缺水问题已有充分的认识,今年就将全县一半以上的机井指标分配给了北川,做着力所能及的努力。
  面对严峻的现实,作为北川的主人,更应该认识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杜绝破坏水利设施的现象,珍惜用水。在国家处于暂时困难的时候,更应该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一些村队自力更生、筹措资金打井的作法,应该在固原北川发扬光大。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强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