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图书馆
固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固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春耕第一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2983
颗粒名称:
春耕第一线
并列题名:
我的采访见闻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90年3月24日固原报登载春耕第一线的采访见闻。
关键词:
春耕
采访
见闻
内容
张强
赶古历二月十八日三营集
古历二月十八日三营逢集,四方乡亲出奇的少。人都哪搭去了?
人都种庄稼去了。
当然,逢集不同于平时,农贸市场上的买卖照常进行,只不过能赚上钱的生意多与种粮食有关。我在一个卖耱的摊点前站了不到10分钟,就有17个顾客买走17盘耱。每盘耱7元整,钱一交,肩膀上一扛,或自行车后架一搁,就走了。下了种的庄稼等着盖被子“睡觉”哩!
另一桩显眼的生意要算牲畜买卖。这里是在袖筒里讲价钱,指头摸对了,票子一转手,缰绳就递给新的主人了。大约有200头耕牛、骡子、毛驴等候命运的转折。闲了一冬,喂了一冬的它们把力气攒下了,这下轮到报答庄稼汉的时候了。
满川的“白袋子”,
原来装的是化肥
乘班车出城北下,平银公路两旁的景象好不惹人:送种子的、散土粪的、牲口拉着耧摆,“手扶”拖着机子播,真可谓“人欢马叫”。我对地里堆放着一个一个的“白袋子”感兴趣,就下车看个究竟。
这是平川里的“牡丹”——黑城川。 “白袋子”里装的原来是化肥!
“往年有钱也买不来呀,上面的指标也少,有时候还让干部倒腾了!”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农说。当然,不全是这样,但化肥“肥”了干部的事不是没有。
今年,农家责任田里多少都要得到“特殊的”养份了:县上根据他们交售公购粮油情况奖售的二铵、尿素分至每一农户。
化肥供应,牵着万千农户之心。我所到的固原县三营、黑城、七营、黄铎堡几个乡,农民群众对今年的化肥分配都是一片赞誉之辞。
普通农家地头上有了装着化肥的“白袋子”,还有什么比这更能使农民具体感受到党为他们办着实事呢!
做合格的“庄稼汉”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茬庄稼在于种。”可是,这几年不安心务庄农的人却多了。就拿摆耧这行道来说,跟在牛尻子后头的多是半搭子老汉,年轻后生少得很。
在固原县七营乡北嘴村下庄队,我见到一心扑在地里头种庄稼的父子俩,老子叫徐红礼,儿子叫徐广。他家责任田是黄河水灌过的,踩在上面象踩海绵一样。
徐红礼说: “地是好地,但要人耕种。饿死的都是懒汉。就拿打炕来说,土炕一年就烧好了,勤快人家勤打,一亩地上一个炕的土,就能多打出200斤麦子来。懒人还舍不得力气呢,娃娃踩个洞,赶紧找胡基一补,把烟捂住,凑合着又睡开觉了。这种人光阴咋能过到人前头。”
徐红礼一家是人前头的人,去年光余粮卖出去1万斤。不说别的,他家光猪一年就养5头,踩出几圈土粪来。
我把徐红礼一家耕种的情景拍了照:徐红礼和老伴用劲散粪,年前新娶的儿媳妇拉着牛,儿子徐广摇着耧,一步一步地摆种——好一幅农家春耕图!
“你照了像,要给咱们寄一张来。”徐广对我说。
种粮食是一步跟不上,百步撵不上
“过了惊蛰节,牛也不能歇。”别处摆耧摆得轰咚咚的,固原县三营镇赵寺村的地里还没响动。“惊蛰”过了四五天了,咋的个话了?几天前才把春水灌进去,地里头还泥糊糊的,牛吆不进去!赵寺人三个一伙,五个一堆,聚在地头叹气。
原来,这个村地处清惠渠上游,去年年底灌上冬水本来是顺顺当当的事情。因为村里一些“精明人”舍不得交每亩二元五角的水费,等着趁机会扒渠口,白用水,结果全村人把冬灌给耽误了。
这件事给赵寺人教训不小:
——“眼看都惊蛰了,渠里头还没个水影影么,急得人嘴角上都起泡泡。”
——“冬灌没成,过年也没过舒坦。”
——“再不敢胡日鬼了,种粮食不是打耍。”
——“到头来水费连一个子也没少交,却迟种半个月。”
种粮不花本,等于瞎胡混啊!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强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