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自有生财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2832
颗粒名称: 脚下自有生财道
并列题名: 山城补鞋摊点采访小记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90年3月10日固原报登载的关于固原地区补鞋摊的文章。
关键词: 补鞋服务 便民服务 摊点

内容

提起发家致富,人们往往会想到闯荡世界、大办企业、大笔买卖。然而每个人都不可能有那样的条件和机遇。依靠贫瘠土地生活的农民,更是困难重重。其实,“脚下自有生财道”。只要根据自己家庭的人力、物力和技术情况,做力所能及的事,细流也能汇成山泉。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山城固原的补鞋摊点。
   山城固原有5万多人口,10多万只鞋每天在大街小巷上穿梭,其中钉有铁掌的为数不少,也有不少鞋动过“手术”。实际而不乏聪明的城郊人看中了这“拾遗补缺”的生意。
   农闲,他们就放下农具,操起剪刀和锤子,用双手创造他们生活中的另一个春天。
   每年10月过后,城里人开始换鞋,准备迎接寒冷,修鞋补鞋的人也多起来了,鞋匠们用双手的劳动迎送着一双双的脚步,一天、两天、一角、二角;细水长流……到街头坐一天,少则收入三五元,多则七八元。
   真诚的劳动换来的必然是收获的硕果。舒占海,这位不幸残废的老人,没有让别人服侍他,他凭一台补鞋机,去年1—9月收入了1100元。在地区汽车站对面,有一对夫妇合伙的摊点。顾客也许根本没有想到,你刚讨价还价离开那位男的来到女的面前,你便是离开人家丈夫来到人家妻子跟前。或许因为妻子是这个群体中唯一的女性,或许因为女性特有的精细和热情,她的生意要比别人红火几份。慢慢地,他们5口人、仅有3亩地的家庭,由原来日子窘迫变得从容起来。
   社会不断的发展,总是不断地容纳和承认着许许多多东西。 “臭鞋匠”不再是一个贬义词,人们需要他们,离不开他们。
   6年前,中山街的一位老人算是这里的唯一鞋匠,而今天,从南郊、西郊,甚至三四十里远的中河、彭堡赶来的“匠人”们已构成这山城另一种色彩,开拓了一个大市场。
   南河滩大桥:30——40人
   古雁市场东门:20人
   汽车站对面:20人
   如果加上“游兵散勇”,大约已经有120人的补鞋队伍活跃在山城的大街小巷,角角落落。
   这是繁荣的象征,这是走向觉醒的第一步。
   人们啊,在匆匆的脚步中,应发现自己要做的事情。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方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固原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