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俩目,刘呵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2810
颗粒名称: 色俩目,刘呵儿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90年3月7日固原报登载的关于和尚铺饭店店主刘呵儿帮助过往行人的文章。
关键词: 旅客 班车 外地人

内容

六盘山脚下的和尚铺,位于三叉路口,它有三多,是人多货多车也多。过往行人多了,有许多人记住了在这里开饭馆的刘呵儿。
   刘呵儿,戴着个永远那么白那么洁的回回帽,时常挂着个护襟子,倘若从身后看,打老远你就觉得这人的裤子太宽松有余了。他本不是和尚铺人氏,住在乡下,距此还要几公里路程呢。只是这回回脑瓜子灵,打这里的国营食堂倒灶以后,这空缺他就给填上了。交通要道,生意红火自不必说,但人们更多的话题是:这个回回心肠好。
   咋好下了?
   今年春节,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给庄户人带来了瑞气,也给跑外面赶路的人添了不少麻烦。仅两天未发班车,和尚铺就卡住了40多个外地人。前不着村,后不着家,这地方又没旅馆,凛冽的寒风把打着激灵伸长脖子盼车的人,拦到了公路附近的屋檐下,最终还只能是缩着脖子遐想。白天还好说,可随着夜幕一步步迫近,又饥又寒的旅客,个个脸上笼上了阴云,和天幕一般。
   正在这愁煞人的时刻,三绺胡须上还挂着雪粒粒的刘呵儿出现了。原来,他为了这些客人,已忙乎了一晌午,从清晨赶到家,现正从雪地里拉个架子车,街面上咯吱咯吱地走来,车内,装着满满一车希望。
   困在和尚铺的赶路人,在刘呵儿那里吃饱了饭,可投宿又成了麻搭,尽管刘呵儿有3个小火炕,又老早赶走了在饭馆里打杂的家里人,但这40多个男男女女,可咋睡呢?
   心眼儿多的客人,也顾不得对别人客气,就早早爬上了炕;剩下心眼实的客,全虎着脸,围着火炉道闲话。刘呵儿犯难了,摸摸白帽沿沿,抓抓头发畔畔,心里豁然一亮,带上还无着落的男女老少,叩开东家的门,敲晌西家的扉,这家二位,那家三个,从街头到街尾,全部安顿妥了,他这才长长舒了口气,回到自个儿拥挤不堪的炕旮旯里睡下了。
   也许,老刘今夜的梦会更甜美。
   3天后,这伙赶路人才可以赶路了,当他们前推后搡地搭上车,稳稳坐在座位上,心里的暖流还在滚动,无不暗暗道一声:
   色俩目,和尚铺。
   刘呵儿,色俩目。
   (谢国苍)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谢国苍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