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图书馆
固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固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兴隆镇上“婆娘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2484
颗粒名称:
兴隆镇上“婆娘街”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90年2月3日,固原报刊登了兴隆镇上“婆娘街”的故事。
关键词:
婆娘街
商品
经济
内容
150多名回汉族婆娘们,组成了一条“婆娘街,搞裁缝的,卖货的,开饭馆的……就是这些山里人,竟把过去只有三四名外乡妇人卖鞋垫的冷清地方,真格给弄红火了。一位陕西人来西吉兴隆镇,发现这里经商的以婆娘们居多,便咏叹道:兴隆有条婆娘街。从此,“婆娘街”就成了兴隆的“闺名”。
八十年代初,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的江浙一带农民,大潮般地向兴隆涌来,当了裁缝、匠人,而那时,兴隆的婆娘们尚睡在梦里,转锅台、抱娃娃。商品经济之风西进,兴隆的婆娘们被唤醒了,她们不甘守在家里受穷,冲破世俗偏见,纷纷上街经商。
母带女、姐带妹,回带汉,汉带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支由回、汉婆娘们组成的经商队伍4不断壮大。10年前,作为4个娃娃的母亲,家庭生活很困难的单秀花,想都没想过,她会成为“婆娘街”的裁缝元老。如今街头30多名搞。裁缝的姐妹,有的是她亲自教会的,有的是学着他干起来的,人均年收入近千元。将台乡有两名汉族婆娘,得得知单秀花靠裁缝挣了大钱,想拜她为师,又怕自己是汉民人家不肯收徒,她俩抱着试试看,拿着鸡蛋来找单秀花。说明来意后,单秀花笑脸相迎:回汉一家亲,鸡蛋你们带走,明天你们跟着我学就是了。经过半个月的精心指导,这两名婆娘终于学会了裁缝技术。现在,她们不仅自己在兴隆办起了裁缝铺,还为村里带出10多名新裁缝。
“婆娘街”80%以上做服装、卖布匠、搞裁剪,开馆子。服装、布匹多从广州、西安等地进货,高档时髦,虽说价格贵点,却给山里人减少了许多麻烦。如果买布,不用走几步路便是10多名回、汉族婆娘们办的布摊,品种齐全,均高高地挂起,向顾客展示着各自的容颜,一眼望去,好似五彩缤纷的瀑布。一条长街夹着通路,整齐的货棚下300多个摊点,构成了200多米的长廊,对小镇来说,“婆娘街”算,得上蔚为壮观的了,日成交额三四千元,小百货品种琳琅满目。
“婆娘街”毕竟是兴隆镇一处商品经济的发源地,是回、汉姐妹们团结互助,携手致富的一个缩影。
(刘长青)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刘长青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