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担尿罐在泾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2474
颗粒名称: 粪担尿罐在泾源
分类号: G210
摘要: 80年代逐渐消失了的粪担、尿罐,如今又回到了人间……
关键词: 粪担 尿罐 农民

内容

80年代逐渐消失了的粪担、尿罐,如今又回到了人间……
  粪担子
  1月下旬,记者在泾源县农村采访,发现村头、墙根晒太阳、蝙闲传的人少了。清晨,挑担的、背筐的、拉车的,村舍、山上、河畔、机关公厕,到处都是男女老少拾粪积肥的壮观景象。泾河源乡所属机关,过去厕所粪满为患,今冬白面村的农民常为抢大粪发生纠纷,邻里之间闹得红了脸。于是,乡机关厕所再不用花钱雇人打扫,每天都是干干净净的。这样的掏粪队伍,白面村有300多人,去冬已积肥2000多车,户均30车,粪堆一家比一家大。在村里,记者碰见了正在运肥的农民李五一,他说,近两年,他一直坚持拾粪积肥,粮食总产连年都在3000公斤左右,论种田,咱没有啥道道,可地和别人隔着一道埂子,产量就是不一样。道理很简单——我施的农家肥多。我吃尽了光施化肥的苦头,那白面面施很少了没劲儿,施多了麦子倒得没治,草多粮少,年年闹粮荒。老人说过,羊马年广收年,去年我家种的10多亩冬麦,底肥施了100车,庄稼底底打得好,定有好收成。说你别笑话,人老身子懒,前两年,我一直吃家饭拉野屎,乡机关茅房成了我的厕所,时间一常,娃娃也跟着学开了,家里厕所象狗舔了,年年积不上肥。以后我拉尿拉尿都在自家厕所或地头,娃娃们也不胡乱拉了。去冬我和老伴、娃娃们起早贪黑,已抬粪积肥300车,村里人看了都眼热。
  尿罐子
  兴盛乡兴盛村农家的尿罐子虽没有60年代那么大,那么多,但兴盛人出门一泡尿,回屋再睡觉的习惯已经改观,如今家家户户都备上了尿罐子。
  1988年,县里推广地膜种植蔬菜技术后,尿罐子在兴盛村更吃香了,由原来的小盆变成了大罐,有的农户甚至换上了盛汽油的大桶,砌了水泥尿池。全村200户人家,有大小尿罐500多个,仅在乡机关就放了20多个尿桶,去冬全村积尿近50万公斤。记者来到村头—菜农家,只见用水泥砌成的池子,尿装得满满的。他告诉记者:前两年,由于种菜光施化肥,产量虽好,但菜容易腐烂,吃起来不香,卖不出手。后来我从报上看到人尿拌大粪种菜好,就开始重视了尿肥,家里除备上4个大尿罐,我还走村串户去收尿。一斤给一分钱。尿多菜产量高,去年我家仅蔬菜收入1000元去冬,我家已积收尿1500公斤,开春种菜,再不用为肥料犯愁。
  编后:农业的春天来了,粪担尿罐又回到了人间,可喜可贺。掏大粪吃香的年代,西海固凡有本事的农民,都会被生产队派出去,把小街背巷的厕所清洗一空。然而,进入八十年代,人粪尿受到冷落,化肥这个白面书生,在给农民带来喜悦的同时,近年来逐渐暴露出它自身很多弱点,使粪担、尿罐有机会东山再起重新受到农民的青睐。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刘长青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