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浅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2286
颗粒名称: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浅探
分类号: D64
摘要: 1990年1月10日固原报登载的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文章。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工作方法 群众

内容

五·激励法
   激励法就是通过精神或物质手段激发人振作精神,奋发向上,为党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奋斗。精神激励主要是:信仰激励。就是解决人的精神支柱问题。无产阶级的精神支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这种信仰可以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可以使人为之抛头颅洒热血,任何艰难困苦均在所不辞。在当前出现信仰危机的情况下,维护精神支柱,坚定信仰更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目标激励:把阶段性目标同个人可能得到的实惠明确地告诉群众,激发群众为实现阶段目标尽心尽力地去工作。目标激励法大到我国经济建设战略“三步走”“翻两翻”与个人的“小康水平”“800美金”,小到如企业效益增加多少,职工可多收入多少;农民多产粮多少,个人多留多少,某项工作完成后对国家、集体的贡献或生活条件、环境会带来多大改善等。这样既有目标,又可捉摸,为之奋斗,分享成果。荣誉激励:对在各项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单位个人及时给予褒奖,鼓励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共同向前进,事业就会兴旺。荣誉激励一要及时。二要实事求是。不要人为的塑造“高、大、全”,反而产生负效应。三是褒奖次数宜多、气氛宜浓场合宜大。物质激励:是指对在各项工作中做出超额贡献的单位、个人在物质上以超额分配。强调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保护和尊重个人的正当物质利益。这既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原则,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用以激励、调动人们积极性的重要杠杆。但物质激励一定要同精神激励相结合。既要纠正“精神万能”,又要纠正“拜金主义”。只有用精神鼓励提高物质鼓励的格调,用物质鼓励巩固精神鼓励的成果,激励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六·关心生活法
   人民拥护共产党的根本原因是共产党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能解决人民群众的一切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讲了以下观点。不关心群众生活,就不能战胜敌人。对“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注意了,解决了”,“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为了说明问题,毛泽东同志还列举了长冈乡、才溪乡和汀州市正反两个例子,号召“要学习长冈乡,才溪乡,反对汀州市那样的官僚主义的领导者!”
   因此,关心群众生活、关心群众疾苦,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关心群众生活要分层次,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国外著名心理学家马思洛把人的需要归结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成就的需要。以上五种需要,前两条为物质需要,后三条为精神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应当根据不同人的不同层次要求,予以满足。当人民群众肚子吃不饱,衣服穿不暖的情况下,共产党人就应当想尽一切办法解决人民群众如何吃得饱、穿得暖的问题。吃饱了,穿暖了,群众就需要有安全感,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物质需求解决了,群众就会追求精神需求,需要活动交际的场所。如逛公园,溜马路,看电影、电视、欣赏戏剧曲艺、跳舞、唱歌,开展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等。其中有些人需要领导和群众对其劳动成果的尊重,有些人还追求自己的工作能够出成就等等。思想政治工作要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对于群众最关心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凡是能办到的,一定要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只要领导者对这些问题重视了,关心了,尽心尽力了,就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实意地拥护爱戴。 (三)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峰涛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