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贫的思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2112
颗粒名称: 返贫的思考
分类号: F126
摘要: 1989年12月23日固原报登载的关于扶贫工作的文章。
关键词: 工人 扶贫对象 贫困户

内容

扶贫,作为贫困地区的中心工作已广泛推开,取得的成绩令人高兴。然而,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也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这就是有些贫困户脱贫以后又返贫。
   刚刚脱贫为何又会返贫呢?笔者通过调查,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一、靠天脱贫。我地区90%以上的贫困户居住在山区,长期以来靠天吃饭,如果风调雨顺,收成好,就能解决暂时的温饱,达到脱贫的标准,一遇到自然灾害,就又重新返到贫困线上。二、农用生产资料和其他一些生活资料价格上涨,使刚刚达到脱贫线上的脱贫户难以承受,他们无法扩大再生产,增强农业后劲,往往是今秋脱贫,明春返贫。三、一些扶贫组织为了达到预期目的,在计算农户收入中包含着许多“水份”,如社会摊派、牲畜饲料等。我地区规定的脱贫标准本来就不高,这样一来,实际收入就没有达到脱贫标准。
   怎样防止返贫的出现,使扶贫工作深入地开展下去呢?笔者认为,今后在扶贫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扶智,长期脱贫。造成贫困的根源是除了经济不发达外,文化落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我所接触的贫困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文盲户,缺乏致富思路和本领而陷入贫困;又因贫困不让孩子上学,接连贫困。彭阳县某村有7~15岁学龄儿童49名,仅有6名男孩上学,26名女孩无一上学。这种落后的观念,文盲交替换代的现象如果不改变,即是这一代脱贫,下一代也会返贫。因此,应把扶智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提高贫困户科技文化知识和学龄儿童的入学率(也可采用免学费的办法),帮助每个贫困户培养一个会科学种田、掌握一两门致富技术的成员。
   二、建立稳定的生产基础,增强贫困户内部活力。扶贫工作要因人因地制宜,在鼓励贫困户搞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多种经济,帮助每户建立一两项稳定的有可靠收入来源的致富项目。如宜牧的农户鼓励发展养殖业,宜林的多栽种,尤其是见效快的果树等,宜副的就分别情况大搞多种经营。只有这样,才能挽回和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这一两项收入发展农业生产,增加投入,增强后劲,使农业生产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贫困户有能力安排自己的生产。
   三、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有一部分返贫户是由于超生孩子引起的。土地、粮食、经济收入没有增加,人口增加了,于是返贫了。目前,农村超生现象仍很严重,彭阳县某村10户生女孩家,少的2胎,多的6胎,都不愿节育。超计划生育,已严重影响脱贫的步伐。为此,各部门和扶贫工作应采取坚决措沲,防止超生,提高人均占有钱粮的水平。
   四、各行各业密切配合,综合扶贫。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是一项宏大的综合工程,不是某一部门、某一单位的事情,只有直接和间接之分,没有该谁搞、不该谁搞之分。尽管党政部门定有具体的扶贫点,但其它行业不能袖手旁观。全社会各行各业都应该密切配合,搞好扶贫工作。供销部门应及时优先优惠供应贫困户各种农用生产资料,银行应尽量多安排点资金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等,只有这样,扶贫工作才能更上一层楼。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刘粟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