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图书馆
固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固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孙家河人的种粮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2079
颗粒名称:
孙家河人的种粮经
分类号:
F329
摘要:
1989年12月20日固原报登载的关于孙家河地区农业发展的文章。
关键词:
农业
经济
粮食作物
内容
每一个孙家河人心里都铭刻着他们找水的创业史。他们的粮食丰产,首先是水给了保障。
这个村有500口人、1000多亩耕地,地处固原县北川三营镇10多里的清水河畔。过去它同西海固许多村庄一样,贫困的阴影一直伴随着人们。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孙家河人的积极性焕发了。村东60年代末修的东干渠,连上游耕地也浇不饱,他们更未饱尝过灌足水的滋味。于是,他们膀子一挥,扛上铁锨镢头,拉上架子车,在清水河上截流堵水,灌溉农田。这就使祖祖辈辈耕种的这块黄土地庄稼变得油绿可爱,生机勃勃。
可是,好景不长。遇上大旱年,天干火着的,清水河竟然变成了季节河,春夏需要水的时候,河水却干涸了。这样孙家河人又想法掘井浇田。可打个机井少说得花上万元的票子。他们犯难了。但是人心齐,泰山移。全村人省吃俭用,喂养的肥猪也舍不得杀了吃,卖给国家凑钱打井。高高的井架耸立在孙家河的土地上,全村大人娃娃拥来看热闹。不久,清冽冽的甜水终于喷射
就是这一眼深104米,每小时出水80吨的优质机井,使孙家河人的光阴变了样样。他们尝到了水的甜蜜。1985年,他们又集资掘了两眼机井。
从这一年开始,孙家河的粮食总产量每年递增5万公斤。1987年,西海固遭受严重的旱灾,河水断流,可把孙家河没咋样。今年打碾结束,小麦实打实的35万公斤,平均亩产350公斤以上,人均有粮700多公斤。这在西海固称得上是顶呱呱的了!
土地是庄稼人的“命根子”。孙家河人始终牢记这个道理。
10多年前,搞农田大会战那阵子,有些地方不顾实际,修建的农田效益不好,实行生产责任制之后,他们因噎废食,就不搞农田建设了,有些农民甚至破坏渠道等水利设施。可孙家河人却没有这样。水利设施不仅保护得完好,而且每年春种之前和秋收之后,还有计划地开展平田整地。每亩耕地花20元雇请附近农场的推土机、拖拉机平整,这在当地其他村队是很少见到的。
有道是:“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孙家河家家养着羊,少者几只,多者几十只。他们既是以发展养殖业致富,又是为了聚集农家肥培肥地力。村民苗生祥、苗生忠、王功民养羊都在40只以上。他们家的羊多肥多,庄稼更是长得喜人。为了种好庄稼,孙家河人也很重视施用化肥。村里人说,一年化肥扛不回家,年也过不舒坦。村民孙建必更有他的见解:“种粮讲个盯准踏稳花本钱,不花本钱,别想长出好庄稼。”全村人都佩服这位50多岁的庄稼汉,说他种庄稼“叶子麻得很。”孙建必正是靠诚实的劳动、靠充足的肥料投入和精耕细作,在承包的30亩地上发了家。今年他家光小麦打了1.2万公斤。三年前,他的两个儿子一个高考落榜一个部队复员回乡,但又不愿在农业上出力气,图谋着走南闯北挣大钱。孙建必耐心对儿子讲道理,教他们不要轻视种粮食。儿子听了,父子仨就以农为本,开创自己的富裕之路。现在,全家靠卖余粮和经济作物收入搞起来的榨油、磨面、手扶运输生意,可红火了。
粮种推广、技术推广是农业发展的两个翅膀。孙家河人尝到了它的甜头。
早些年,孙家河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糜子。可是,后来这糜子难以播进四、五月天旱土地,加上麻雀最爱吃糜子,损失也很大。如今,孙家河人不仅用优良的小麦和玉米品种代替了糜子,而且推广良法种植这就使他们与农业科技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6年,县上决定把孙家河发展成全县科学种田示范村之一。从此,农业科学在孙家河更显示了威力;孙家河成为全地区推广粮食套种技术最早也是最好的一个村,孙家河种植的地膜西瓜声誉压过了当地有名的黑城子西瓜;胡麻、向日葵等新品种油料作物的大面积种植和丰产,也使孙家河人收入显著增加。村民苗志川搞农田承包那年,还是个毛头小伙子,后来娶妻生子,一家五口人另立家门,仅有不到4亩的耕地。但是,苗志川硬是在这有限的土地里,以肥料投入、变换粮种和采取小麦套种玉米、向日葵等新技术获得好收成,今年小麦亩产400多公斤,玉米共产了600公斤,套种向日葵和种植半亩地膜西瓜还收入2000多元。孙家河人科学种田的兴趣越来越浓了,科学技术给他们发展农业、脱贫致富插上了翅膀。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强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孙家河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