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给剩余劳力找出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1849
颗粒名称: 六、给剩余劳力找出路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9年11月25日,固原报刊登了连载文章“芦草洼散记”。
关键词: 芦草洼 劳力 出路

内容

迁往芦草洼吊庄的农民,人均耕种2亩地,劳力显然是富余的;要靠2亩地富起来,困难也是相当大的。城里人能干的活,吊庄的农民也能干;城里人不愿干的活,吊庄的农民愿意干。靠这种自信心,区公所的领导给芦草洼的剩余劳力找到了不少出路。
  ——与银川罐头厂联营办厂,吊庄派去了7个干部,有200多名农家子女进厂务工。吊庄种了很多芦笋和玉米笋,用它们做成的罐头,是国际食品市场的热门货。我去的那时候,玉米笋刚刚成熟,罐头厂派了两个姑娘到吊庄督促、指导采收工作。
  ——今年8月,在新城建的银川制钠厂投产,该厂有吊庄的股份,并从吊庄的吸收了45个劳动力。
  ——吊庄出地皮,出劳力,与银川一家厂商合资经营烧碱厂的合同已签订,投产后,一年可以给吊庄上交5万元的利润。以类似的方式与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厂商合办的电极糊厂,也在积极筹建中。
  ——区建二公司,已决定使用吊庄劳力135名,区公所与他们签订了为期10年的劳务合同。
  ——与此同时,吊庄已组建了自己的建筑公司,正在建设自己的水泥预制构件厂。
  这是有组织的工业开发和劳务输出。还有不少人,或靠手艺,或靠体力,经营二三产业,打零工。一年收入千二八百的,那不在话下。
  人挪活,树挪死的谚语,再次被芦草洼的开发史所证明。活好找,钱好挣,这是许多吊庄人对我说的知心话。
  生产上去了,剩余劳动力安排好了,吊庄的领导舒了心。我见到的摆区长,成天都是乐呵呵的,不时还哼几句秦腔。可以说,他拿事的芦草洼吊庄,正处在蒸蒸日上的黄金时期。
   (丁金尚)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丁金尚
责任者

相关机构

银川罐头厂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