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兴高李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0955
颗粒名称: 今天的兴高李人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9年8月26日固原报登载的关于李旺乡团庄行政村丁家滩的穆斯林丁德礼生活水平提升的文章。
关键词: 粮食 公粮 山区

内容

曾任25年村支书的穆斯林丁德礼,今天才过上了幸福的日子。过去,他和乡亲天天为吃饱肚子发愁,上新疆、走青海也没送走穷影。黄河水来了,穷影子跑了。
   去年,他家新盖了11间大瓦房,又把临街的6间辟为杂货店,一年三四千元的纯收入把口袋都撑鼓了:今年又打下两年吃不完的粮食,56岁的他看来更精神、更年轻了。
   象老丁这样因黄河水而得福的农民,遍布海原县兴(隆)高(崖)李(旺)引黄灌区。现在,兴、高、李三乡82140亩旱地变成了水田,人均1.7亩;4万余人不再吃当地苦涩的河水,27000余头牲畜也不再受干渴。去年,三乡人均产粮405公斤,收入超过250元,成为西海固大面积解决温饱的典型。
   老丁所处的李旺乡团庄行政村丁家滩,全村70余户人家,其中20余家有了电视机,20户人家今年夏粮上万斤,10家开设了小卖部、饭馆或家电修理部。全村还有10余台农用机械,用于耕种打碾和米面加工,省了许多力气。有了水,科学种田也一年一个样,地越种越精了。
   时值初秋,纵贯李旺的银平公路车水马龙,路边摆着瓜摊:这里麦子已收割,农人忙着拉运打碾,地里还长着地膜玉米、套种的向日葵、蔬菜以及田埂上排排杨树、果树,郁郁葱葱。团庄二队老穆的妻子对我说:“我们今年一个人就打一千斤麦,多么美的事,原来不敢想。”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一个摆瓜摊的中年人和我拉呱起今年的粮油征购,挺干脆地说:“交!交最好的。黄河水是国家拿钱票票铺来的,不交对不住国家。”
   这些普通的兴高李人,他们的话不失李旺堡人的“抖”劲,但“抖”得可爱可敬,和他们的步履一样豪迈结实。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段鹏举
责任者
丁德礼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