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头营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0821
颗粒名称: 七月的头营川
分类号: F329
摘要: 1989年8月12日固原报登载的征文比赛作品。
关键词: 农村 水库 农业

内容

7月初,正是夏收季节,也是固原山川一年风光最美的时刻。田野里有绿的、蓝的、黄的色彩,象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但是,随着夏粮的收割、拉运,一些干旱的田野星即刻失去了它的“春色”,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片片耕犁过的黄土地和寥寥无几的树木。
   然而,当你进入头营川,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种天地:高大笔直的新疆杨、北京杨排列在田间地头;一块块果园郁郁葱葱;路边的水渠里流水潺潺,麦田里套种的葵花和复种秋菜在阳光下茁壮成长。此时此刻,假如你在这里散步或是乘车路过,既感觉不到伏天的炎热,又看不到干旱的踪迹。
   头营乡位于沈家河水库下游,有着得天独厚的灌溉条件。近年来,这个乡的川道地全部建成了水浇地,总面积达2.5万多亩,每亩水地小麦平均产量200多公斤,总产量相当于10万亩旱作农田的产量。据这个乡的一位负责人说,农民人均收入已由过去的几十元增加到200多元,今年可望达到250元。
   这个数字对于头营乡农民来说也许是保守的。这几年他们不但在水上沾了光,而且在科学种田上也下了功夫。固原地区农科所的试验基地就在头营乡。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近几年,所里培育了好几种高产稳产小麦和油料新品种,都是先在头营乡推广,使小麦亩产最高达到450公斤。而且他们已由一料庄稼发展到两料:小麦套种玉米,亩产过千斤;小麦套种葵花,每亩收入500元;麦收后复种秋菜,每亩收入1000多元。
   种树是这个乡的又一个优势。要问这个乡现在究竟有多少树,收入多少?作为一乡之长也说不清。副乡长用手指着远处说,整个川道都是我们的树,这几年,农民尝到了种树的甜头,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树,而且年年更新,乡上唯一掌握的数字,就是去年又栽了5000多亩果树……
   那么过去的头营乡又怎样呢?一位在沈家河水库工作多年的老同志说,30年以前这里没有几处能打出粮食的土地,树木很少。1958年沈家河水库修成后,农民还不知道用它干啥,开始夏灌时竟无一人敢灌水,怕水把粮食俺死了。一次,副县长张国理来到沈家河,亲自看着让人给一个姓孙的农民第一个灌水,孙老汉皱着眉头蹲在地头不言语,等人走后偷偷地把水堵了。这件事现在还被头营人当作笑话流传着。
   沈家河水库给头营乡注入了活力,头营乡的农民吃水不忘掘井人,积极向国家卖余粮,交油籽,去年他们向国家交油料8.7万公斤,每年还将大量的蔬菜供应市场。现在,头营乡已被固原县列为粮、油、蔬菜生产基地,它的发展潜力正在被开发,它将对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司世新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