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前的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0667
颗粒名称: 采访前的歌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9年7月26日,固原报刊登了一篇散文“采访前的歌”。
关键词: 散文 水电站 水库

内容

韩瑞峰
  泾源小型水电站多,先进电站便是其中之一。可能因其小,所以它的落成也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今春去泾源,偶然听说先进电站就建在新民乡先进大队村西的水磨沟和华崖沟汇合处,我不禁愣了起来。没料想那两条小沟,使劲一翘腿就能迈过去的两股水,竟然放出了光明!
  记得有一回,从先进大队到石沟阳洼去护林,刚到水磨沟突然发现上游冒起了一股浓烟,我们便顺沟向起火地点跑去。原来是几位农民正在山拗里拢火。只见他们有的正往火里添柴,有的跪在火堆旁忙着什么,还有的斜躲在地上盯着哔哔的火苗,相互既不说,又不笑,好像疲劳之极的“麦客子”在那里歇脚打店。我们的到来使他们慌了手脚:躺着的突然坐了起来,添柴的尴尬地拿着树枝在手里举了好半天,跪在火旁边的两位更是惊慌失措。进山不准带火,在林畔拢火更不许可,他们咋能明知故犯呢?我们走上前去,望着一个个青黄的面色,褴褛的衣服,“吉普赛”人的模样,再看看撇在地上用杂草扛着袖口的破棉袄里装着鸡蛋大小的生洋芋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不仅违犯了护林规定,还偷挖了集体田里的洋芋。然而在那瓜菜代粮的年月,我们又能说什么呢!为这件事我想了好几天——既然如此贫穷,又怎么叫“先进”呢?
  后来,我曾委婉地询问了当时的老支书于德海同志。他说,咱这搭是苦吊地方,过去除了树木就是森林、草山,象石沟阳洼队总共50来户人家,就有20多个姓氏,大都是解放前为躲兵逃荒搬来的。就说我们先进,原名叫山庄子。解放后,人们盼幸福、想先进、追先进,才改成这个村名……20多个春秋过去了,老支书的话语犹在,水磨沟、华崖沟记忆犹新,我决意到那里再看个究竟。
  变了,记忆中的一切已荡然无存。村头北台上的两棵松柏,不仅粗壮了许多,就连枝叶也更加浓密了;早前那破旧的草屋已被一排排的砖瓦房所代替。路边的钻天杨伟岸挺立,马鬃似的麦苗摇摇欲起;播种洋芋的青年男女,穿着五颜六色,在劳动间隙相互追逐嬉戏,那场面无不透着春天的气息。
  这时,一种游丝一样的细微声音,切断了我的思绪。这是种什么声音?它又来自何处呢?
  当我走上高处四下寻找时,看到从西边水库坝下一幢平房里辐射出几股高压电线,闪着亮光翻山越沟一直延伸到各个村庄、农户、商店、学校。延伸到山峦之外的县城,汇入刘家峡巨大的电网枢纽。这时,我才明白,那声音原来就是电。回眸头顶上的三根高压电线,急步走向近处一根水泥电杆附耳一听,嗡嗡声更为分明,而且仿佛在漫着一首动听的山花儿。似乎在唱:哎——当年哟,点麻杆寻找光明,如今哟,您屋里拴上了——电灯。电磨子呼隆隆转呀嘛不停,推磨棍当柴烧没了踪影。
  听着,听着,我忍不住笑了。我笑自己老糊涂了。我何不走访走访电站的工人老大哥以及修建水库的主人呢!于是,我按住胸前的相机,大步流星地向小电站走去。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韩瑞峰
责任者
于德海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