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图书馆
固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固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黄土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0630
颗粒名称:
黄土恋
并列题名:
自我历程的回顾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9年7月22日,固原报刊登了笔者自我历程的回顾。
关键词:
历程
回顾
生活
内容
一个人在生活的道路上,如若没有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就会失去生活的勇气。
我是在自治区成立前夕从上海支宁的青年之一,30年过去了,虽然生活道路坎坷不平,饱经风霜,但我依然深深眷恋着这块博大、淳厚、朴实无华的黄土地,我为这块黄土地献出了最宝贵的年华,也愿将余下的光和热继续奉献给她。
1958年8月,我被上海市浦光中学高中部录取,但当我得知宁夏将成立自治区,并在上海动员支宁青年的消息后,就说服了母亲和朋友,报名参加支援宁夏建设。那年我只有15岁。宁夏南部山区不是我想象中那么浪漫、美好。这儿交通不便,生活贫困,文化落后,条件十分艰苦。我被分配到西吉县一个回族聚居的偏远山村小学任教。当我这个年仅十几岁的上海小教员出现在这个小山村时,学校几十名师生列队欢迎我,回族大爷大伯拉着我的手问寒问暖,诉说他们祖辈没有文化的痛苦,希望我能将他们的子弟教育成有文化的人。听着他们发自肺腑的话语,我的心被震动了,我感到这儿多么需要我,需要我把文化科学知识传授给这些祖辈不识字的回族同胞们,让他们早日摆脱愚昧和贫困。在老教师的帮助下,我成功地讲授了第一堂语文课——《工人代表》,开始了当教师的生涯。
正当我心情舒畅,决心扎根黄土地,为争当一名优秀的山区教师大步迈进时,史无前列的“文革”开始了,我这个家在香港的人首当其冲受到冲击,一夜之间变成了万恶不赦的“大特务”。这个“特嫌”黑锅一背就是十几年。
当时,我被赶出学校,到公社牧场劳动改造,我为失去当教师的权利而痛心。命运是无情的,然而又是有情的,正当我被误解的困窘时刻,一位山区姑娘闯入了我的生活。她是一位和黄土地一样普通的山区姑娘,面对人们的疑惑、嘲笑,她冲破重重阻力和我这个正被专政的“牛鬼蛇神”结合在一起。点滴之露能够折射太阳的光芒,这位姑娘使我明白山里人并没有将我当“坏人”。信心的风帆重新升起,我等待着重上讲台的日子。
1969年下半年,“外调”没有发现我的什么问题,就允许我到一个回汉杂居的山区初小任教,我忘却了自己还是一个“内专”对象,全身心地投入了教学工作。“文革”中流行的“读书无用论”使当地不少儿童纷纷辍学。为了动员说服群众送子女入学,我经常拿着打狗捧,山前山后的跑,有时为了一个儿童,要跑十几次乃至几十次。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半年时间,一所近百人的学校初具规模。每天清晨,哨声嘹亮,书声朗朗,使这个偏僻山村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1974年,在澳大利亚轮船公司工作的弟弟回到了祖国,约我去上海,他问我今后打算,我告诉他:“既然已在宁夏这块黄土地扎了根,就义无反顾了。”因放心不下学校工作,在上海只住了短短4天,我就匆匆赶回了学校。给弟弟留下了万思不解的疑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的问题终于得到了彻底解决,党和人民给了我很大的信任和关怀。1987年5月份,我与家人在西子湖畔见面时,她们再次让我对今后的生活作出抉择,并让我和孩子申请去香港。我告诉他们,宁夏的山山水水已养育了我30年,山里的回汉族人民保护了我,教育了我,我决心为宁夏南部山区的教育事业继续做些有益的工作,鞠躬尽瘁,躯埋黄土。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胡建华
责任者
相关机构
上海市浦光中学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