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拥有一片绿色的世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0432
颗粒名称: 她拥有一片绿色的世界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9年6月28日固原报登载的关于西吉县城关镇团结村农民窦兰香的文章。
关键词: 农民 收入 妇女

内容

这位大嫂身板硬实,脸相富态。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说起话来干干脆脆,一看就是爽快人。
   果真,她快人快语,极善言谈。
   她叫窦兰香,今年49岁。西吉县城关镇团结村农民。在农村,她算得上是半个“秀才”,60年代初中毕业。
   大伙可千万别小看窦大嫂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可不是那种“等闲之辈”。年轻时,她担任过大队民兵营长。那时她俨然是一个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还真让人羡慕了一阵。关于这点,或许是一种什么“遗传”,或许是历史的巧合,总之,她这位父亲的独生女儿和当了一辈子农村基层干部的老父亲,在一个“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日子里,父女俩同时被关进了“牛棚”,在潇潇风雨中度过了一段难熬的岁月……不过,这一切毕竟过去了,过去的就永远让它成为昨天,关键在于今天和明天。好汉不提当年事,今天的窦大嫂对过去的事情似乎已经淡忘。也许是她有意将过去的事情深深埋藏在心中,仿佛只有这样,她才好一心一意地品味今天生活的乐趣,并且在今天的生活里,所释放的热情会更加厚实,更加强烈,更能体现自己的性格。
   当这位与众不同的窦大嫂额头的褶皱仿佛她前半生悲叹的总结般地展现时,窦大嫂却用玩强的毅力在这一道道令人生畏的破折号后面,续写了一段极其精彩的下文,这就是窦大嫂的后半生。于是,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成了一个善于周旋于市场、精于算计,果敢泼辣的蔬菜贩运能手,在西吉县市场流通的广阔渠道里,成为一名被人们啧啧称道的“女中豪杰”。
   窦大嫂生性好强,心里认定干什么事,就想方设法要干成。1984年,西吉市场还显得很萧条、冷清,西吉城乡人民吃蔬菜非常困难。窦大嫂在冷静的思考后,觉得贩菜是条路。她去和丈夫商量,丈夫硬是不同意。身为共产党员的丈夫,不想无原则地放弃党的原则,他认为共产党不发话,这个事情就绝对不能干。他对妻子说:“你不要忘记过去。”
   能忘吗?年迈的父亲低头弯腰接受批斗,自己被关在窑洞里连给孩子喂奶的权利都剥夺了,那情那景历历在目。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这辈子人还怎么活?日子怎么过?窦大嫂想到这,两道眉毛高高扬起,以贤妻良母著称的她和丈夫争辩起来:“不管怎么样,我都豁出去了,一家人要吃要穿,不能当一辈子生产队的“倒挂户”。丈夫拗不过她,严正声明自己不参与。窦大嫂理解丈夫,她甩给丈夫一句硬铮铮的男子汉的话:“天塌下来我顶着。”从此,窦大嫂犹如被久困在樊笼里的马,一旦脱僵,就直奔自己理想中的绿色世界。
   绿色,希望的象征,勃勃生机的标志,窦大嫂在这没有通道的神圣境界中开始了艰难的探寻。
   西吉街头在寂寞得快要窒息的时候,窦大嫂领着一个儿子上街了,她在甘肃静远的那些菜贩子手中把菜买回来,收拾干净,再卖给西吉人,先是一次挂几十斤,尔后几百斤。临冬时,她在家里挖了一个能装2000斤菜的大窖,满满装了一窖贩来的菜……从这以后,西吉因为有了“菜贩子”窦大嫂,就似乎一年里多了一个季节,无论寒风刺骨,雪花飞舞,西吉街道上总能看到盛装窦大嫂筐子里的那一点绿色的“春天”。为了把这一点绿色的“春天”送给千家万户,窦大嫂和儿子不辞辛苦地在西吉通往甘谷的道路上奔走:在西吉通往静远的道路上颠簸……
   窦大嫂绿色的梦幻变成了现实,春的风帆开始在西吉扬起。
   1986年,窦大嫂经过艰辛跋涉,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块绿色世界。她心旷神怡,激情澎湃。她借东风的力量尽情地驰骋,奋力飞翔。她雇用了一辆大汽车在甘谷、定边等地拉葱,几个月时间,就挣了3400余元。天高气爽的秋天,她又雇用汽车贩运柿子,挣了1800元。这一年,她净赚4000余元,给家里买了一辆手扶拖拉机。这是扬眉吐气的一年,是个“丰收年”。
   1987年,窦大嫂这位曾经率领过几百名“兵”的营长,尽管没有了那时的英气,但热情不减当年。她精神焕发地率领全家人上阵,用自己的手扶拖拉机贩菜,前半年收入了3500元,后半年更上一层楼,收入5000元。加上自己地里产的蔬菜收入,这一年超过了10000元。这是突飞猛进的一年,是个“跃进”年。
   1988年,窦大嫂对家庭结构进行了调整,完善了经营方式,使每个家庭成员都劳有所用,劳有所得。这一年,她家贩菜、贩柿子收入了近5000元,自产蔬菜收入2000余元。这是家庭结构自我完善的一年,是个“改革年”。
   一位半辈子填炕、做饭、哄孩子的农家妇女,哪来的这么大能量?原来,窦大嫂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下,把一些新型机制不知不觉地引入了家中,你瞧,窦大嫂这一家子多有意思——
   贩菜前,窦大嫂把全家人的资金集中起来,由她记帐立据,然后交给四个儿子出去贩运。蔬菜贩运回来,四个儿媳妇动手收拾整齐,一家人就齐刷刷拉到街上去叫卖。提秤杆的、收钱的、整菜的、递菜的各司其职。窦大嫂站在顾客外围观场,谁钱没交她看得清楚,谁偷拿了菜她马上制止。待顾客少了,她则在街上东转转西逛逛打听信息。汉民逢年过节什么菜卖得快;回民“转夜”、开斋该调什么菜;什么菜最近市场调得多;什么菜价钱便宜,然后她就会酝酿出下一步计划。傍晚,全家人吃过饭后围拢在一块,儿媳整理零钱;儿子点钱;窦大嫂算帐;丈夫捆扎钱,待一切完毕,窦大嫂就开始公布帐目;这一车菜摊多少本钱,谁筹资多少:儿天卖完;净赚多少,大家明白底细后,就各自回家了。在这个家庭里,管这叫“民主集中制”。
   窦大嫂一家将一年分成三阶段;前半年、中间、后半年。前半年农闲时全家集中贩运蔬菜,春耕前抽回一部分帮丈夫务田。中间是农忙季节,一家人全体回到自己的田里做农活,初秋销售自己种的菜:后半年农闲时全家人又把精力放在贩运蔬菜上。通常自家的农田是由丈夫牛占林负责管理的,这位60年代入党的共产党员,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思想转变很快。妻子儿女在“前线”打胜仗,他在“后方”务农忙。就是他第一个自费去外地学习种菜技术;第一个用塑料大棚育菜苗;第一个将承包的7亩水田全部种上了菜,第一个一年四季担着粪担去县城掏粪……为此,宁夏科协,固原地区科协还为他颁发了“科普新星”的荣誉证书。1988年他还被评为城关镇优秀共产党员。在他和全家人的努力下,他家自种的蔬菜平均每年收入2000—3000元,在团结村收入居首。在这个家庭里,管这叫“结筹兼顾,能者多劳。”
   窦大嫂家的孩子,忙时拼命干,闲时一个比一个打扮得漂亮,潇洒。如果哪个孩子需要买什么东西。得多少钱,就向家里提出申请,家里认为有必要,就发给家庭每一个成员一份钱。哪个孩子的家庭需要添什么家具,经大家同意后,就人各一份。但是,家庭有个严格规定,谁也不允许随便花钱,大家的钱都要用于生产投资和贩运蔬菜力面。每次菜贩完后,分居的孩子都集中到窦大嫂那儿,由窦大嫂亲自掌勺,做些可口的饭菜改善生活。这个家管这叫“人人有份,互助平等。”
   皮肤黑黝黝,眼睛亮炯炯的窦大嫂,你再不用因为衣眼破烂而羞于上街,怕见到你县城里当上官的同学;你也不必因为饿着肚子把嗓门压低去借粮食;你更没必要担心第二次被关进破土窑:因为你有把一汽车菜看一眼就能估摸出数字来的本事;你有无论多复杂的算术一口就能道出答案的才华;你有早晨提一杆秤出去,晚上提一杆秤回来,只是口袋里多了几百元钱的胆略和智慧;你有大多数农村妇女缺乏的闯劲。所以,你注定会成功,而且已经成功了。
  曾经梦游绿色世界的窦大嫂,愿你在自己开辟的绿色天地里笑颜常开。
   本报记者 王亚平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王亚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