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0158
颗粒名称: 沙棘情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9年5月20日固原报登载的学生作文。
关键词: 沙棘 植树造林 果汁

内容

我老家那地方叫付家〓,斜躺在几座大山之中。
   付家〓多得是沙棘。在那儿,不论沟沟坎坎,还是梁梁峁峁,沙棘都以它特有的风姿充镶其间。这达一簇,那达一簇,黝森森,就象无数把玄青的伞紧凑着盖在黄褐色土皮之上。
   沙棘外表深黑,通体带刺,家乡人管它叫黑刺。
   从远处望,芊芊莽莽;到近处看,每一株又都伸展着长满利刺的脖颈,各有姿色。
   小时候,我常在黑刺从边放羊放牛。那空子,人穷,没鞋穿,光着脚丫在刺林里蹬上爬下,胳膊剐破不说,光脚板上也不知扎过多少刺哪。我由此对其望而生畏。
   没有兴造林运动的时节,黑刺是自生自灭的。家乡人不知这东西有啥用,个儿小,又歪七扭八,当鞭把还嫌扎手哩。
   打我记事起,这黑刺好象只用作罩园子的:将其连根带刺移至家中,并排栽种在园子边缘,无疑成了一道刺墙,牲口可不敢进去。
   这些年植树造林,这东西也派上了用场。其根深,盘曲缠绕,钢钳般插入泥土,有力地封锁了土层。一株株紧密团结,又不亚于一道坚固的大堤:成活率也高,不论沟畔梁头,只要撒下籽儿,便会蔓延开来。从这几点说,它还是封山育林,防止水土流失的好品种呢。
   这东西还可以酿酒,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沙棘酒”就是以其果实汁液为源,经过加工,从而远销国内外的。
   小时候吃过沙棘果。碗豆样大,红艳艳的,咂上几口,又酸又甜,仿佛在咀嚼生活的果实,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一股脑儿窜入口中……
   咱吃上旱涝保收的商品粮,住在城里,可就是忘不了家乡的沙棘果,有机会还要去那个小山洼子转转,只可惜常常撵不上时令,难于一饱口福,现在一想起来,那种酸味儿,那种甜味儿,还好象在嘴里混合。不知怎么着,舌头不由得翻动几下,再也按捺不住,流出口水……
   我心醉了,就象又在咀嚼沙棘果,再次品尝那生活之果!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单贺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