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帮”的末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30000110
颗粒名称: “四人帮”的末日
分类号: D652
摘要: 1989年5月13日固原报登载的关于四人帮的文章。
关键词: 四人帮 粉碎行动 文化大革命

内容

“以快打慢”
   决战前夕,风雪激荡。
   叶剑英与华国锋之间的来往频繁。他去看望华国锋,并邀请华国锋等人来到玉泉山,进一步商讨了粉碎“四人帮”的计划。有两个方案:一是有人曾设想召开扩大的中央委员会或政治局会议来解决“四人帮”问题;二是先采取紧急措施,再向中央报告,“先斩后奏”。叶剑英认为,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是中央政治局内的一个反革命阴谋集团,不宜于采取党内思想斗争的正常手段来解决,但又要尽量争取合法解决。避免引起动乱。根据前一段同政治局其他成员和老同志个别酝酿的意见,两人最后决定以召开会议形式对“四人帮”实行“隔离审查”,断然处置。为了具体部署这一行动,叶剑英请汪东兴上山,研究行动方案,他说:“这是一着很险的棋,又非走不可,必须果断,又要周密。要万无一失地办事。”
   这时,“四人帮”已磨刀霍霍,企图举行武装暴乱,“稳住上海,搞乱全国,乱中夺权”的部署已经就绪。10月4日,《光明日报》发表了梁效的《永远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办》的反党文章,发出了篡夺最高领导权的信号。同时散布说10月7、8、9日有“特大喜讯”。在上海商店,有人抢购鞭炮和大红纸,“准备庆祝”。
   消息传到了北京。叶帅和华国锋、汪东兴紧急磋商,决定先发制人,“以快打慢”。将原先设想的在国庆节后十天再动手的方案提前实施。
   粉碎“四人帮”是在非常形势下采取特殊方式进行的一场斗争,为了取得这场斗争胜利。在采取行动之前,华国锋、叶剑英等决策人事先考虑了各种可能发生的复杂情况:江青依仗其特殊身份,拉拢与讹诈,软磨与硬缠,样样在行,甚难对付:张春桥,狗头军师,老谋深算,身兼国务院副总理、总政治部主任数职,权力与阴谋具备,他多次到中南海找江青长谈,出谋划策:姚文元,手握“金棍”,横扫文坛,操纵舆论界,造谣惑众,随时可以兴风作浪;而王洪文,党中央副主席,“文武全才”,家藏17条枪枝,数千发子弹,随身携带武器,有大小“兄弟”跟班,扬言“要搞我是不容易的”。还有一层,钓鱼台的警卫工作由张春桥的心腹掌管,戒备森严,对付这帮双料“政治流氓”公开动武,既不合法,又容易打草惊蛇,酿成大乱。为了确保胜利,叶剑英与汪东兴反复磋商,周密布置,从警卫人员的挑选到“隔离审查”的方式、场地,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最后由汪东兴负责具体落实。
   一切准备就绪。10月5日下午决定按事先设想的行动方案,于10月6日晚8时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主要审议《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清样和研究毛主席纪念堂的方案等事宜,出席会议的,本应只有华国锋、叶剑英平王洪文、张春桥,为了让姚文元参加,便以修订文献、改动文字的名义,通知他列席会议,引蛇出洞。
   一张正义的大网悄悄地张开了。
   (未完待续)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范硕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