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图书馆
固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固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为报山村春意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8263
颗粒名称:
为报山村春意闹
并列题名:
——记西吉县城关一小教师于书忠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9年3月8日固原日报刊登了西吉县城关教师于书忠为报山村春意闹的文章。
关键词:
西吉县
教师
山村
内容
西北风席卷着尘土呼啸而过,那尖厉的风声似乎在问她;去还是留?
1966年深秋的一天,她送走了又一个回河南省城的同学,回头看看秃山荒岭,站在风中纳闷。
1965年瓜熟果香的季节,于书忠响应党的号召,毅然离开父母,离开富绕的河南南阳市,来到了山大沟深的西吉。对于一个刚刚20岁的姑娘,这需要多大的勇气。然而,生活给她的不光是离家的苦恼和异地的陌生。来到西吉后,她被分到将合农中(将合中学的前身)任教。那时,农中刚刚建校,条件非常艰苦,学校没有水井,吃水要到村民家挑窖水。窖水又苦又涩,使她难以下咽,但她熬过了这一关,慢慢地她也习惯了。一间旧灶房是她的宿舍,一块破黑板是她的床铺。遇到刮风下雨,外面大下,屋内小下。面对这种情况,同来的同学纷纷离去了,她也动摇了。
但农民们连人民币上的“洋码字”都不认识的现实和一个个渴求知识的面孔使她次次地打消了 离去的念头她想到党对自已的培养之恩,想到父母指望女儿成为建设人才的切切之情,经过几个不眠之夜的痛苦思考,她终于坚定了扎根山区的决心。她将呕心沥血竭尽全力地给山区封冻的心田送一缕知识的春风。
当时,农中一班有五十多名学生,她既当班主任,又代语文、数学课程。学校没有参考书,她就让父母从河南老家寄来,每天晚上她都在小油灯下认真备课,批改作业,直到深夜。于书忠老师在将台农中干了七年,1972年她被调到夏寨小学,两年后又被调到西吉县城关一小任教。
二十几年来,于老师对教学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她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先后开展了“听说“实验、“三步预习法”、“兴趣作文法”等实验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77年;于老师代五年级语文课,升学考试成绩名列全学区之首。1977年至1979年,他代四、五五年级语语文课,这两个年级的学生升学率为100 %。 1979年至1984年她所代的班级在升学统考中成绩为平行年级第一名。在去年全县语文知识竞赛中,她所代班的3名学生又荣获第一和第二名。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于老师也十分重视作好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1982年至1984年,她带领少先队中队开展五讲四美活动,与县武警中队挂钩,开展军民共建文明单位活动,坚持打扫汽车站候车室;使候车室的卫生面貌焕然一新,受到车站领导和旅客的好评。1982年,她带的班被评为西吉县文明班级,出席了县上召开的精神文明表彰大会。
树叶黄了,绿了,绿了又黄了。24个春秋过去了,于老师把自己青春的年华默默地献给了山区的教育事业。当年天真烂漫的姑娘,如今已入到中年,但她工作起来劲头仍不减当年。
今年3月6日,她被评为我地区“三八”红旗手,并受到表彰。
(地区妇联 供稿)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地区妇联
责任者
于书忠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西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