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支撑她攀登秦腔艺术的高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7914
颗粒名称: 爱,支撑她攀登秦腔艺术的高峰
分类号: G210
摘要: 本文介绍了固原地区秦剧团青年演员柳萍的艺术之路。
关键词: 艺术 秦腔 戏曲

内容

去年9月26日,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举行的西北5省区秦腔新秀电视大奖赛颁奖大会上,一位秀丽而又端庄的姑娘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高高举起金灿灿的“咸阳杯”,微笑着向台下的观众致意——她,就是固原地区秦剧团青年演员柳萍。
  此时此刻,柳萍的内心非常激动。
  10年前,全家人正为她考入隆德重点中学而高兴的时候,她听说地区秦剧团要招收一批年龄较小的学员,她跑去报了名。为此,知情的老师劝她:“你学习基础好,可不敢丢下学业去唱戏。”叔叔阿姨劝她:“你聪明伶俐,爸爸又是县长,还怕将来没个好工作,咋能跑去干那苦事!”家里人个个都劝阻她不要去学唱戏。
  面对众多苦口婆心的劝说者,柳萍却想起了她曾表演小舞蹈《拾麦穗》的情景:嘀哩哒,哩嘀哒的音乐,载着她跳过欢快的小河,来到金色的田野,拾起带着泥土香的麦穗——表演结束了,那么多叔叔阿姨和小朋友向她鼓掌,掌声把一种对艺术的爱深深地埋在了她的心中。后来,在她读过书的学校里,都有过她飘逸的舞姿和甜美的歌声。经过五六年的艺术熏陶,使她的这种爱越加根深蒂固了。正因为如此,她听不进任何人的劝说。终于,年仅11岁的柳萍告别了娇她惯她的父母,来到地区秦剧团,开始了秦腔艺术的生涯。懂行的人都知道,任何艺术都是苦差事,对一个真正的艺术追求者,这种苦永无尽头。为了塑造优美的艺术形象,柳萍和她的同学一道,开始了近乎残酷的基础训练。为了解放四肢,她每天踢啊踢,腿踢肿了,疼得上不了床;胳膊练麻木了,麻木得端不住碗,可她照练不误。后来,在医院工作的母亲来看她,见女儿腿肿得厉害,心疼得当即流了泪,并且要带女儿回去。但是,酷爱艺术的柳萍信念坚定。她挥泪送走了母亲,又艰苦地练开了。
  近几年来,戏曲普遍进入低潮,秦腔这一古老剧种也不太景气,一些原来从艺老艺人纷纷改行。面对这种情况,有人劝柳萍趁早找个好工作,而且为她作了一番安排。这些都没有动摇柳萍对秦腔艺术执著的追求,她依旧锲而不舍地在自己心爱的园地上耕耘着。
  谈到这里,柳萍俨然象个行家,滔滔地谈起了自己的感受:舞台艺术,说穿了就那么一点。可那一点,你苦吃不到家就是寻不着。比如这“单膀”,这“天棚”,你的手就得定在这一点上,不前不后,不高不低,不偏不斜,还要不软不硬,并且要同自己的身段、所扮的角色和剧情融为一体,才能给观众美的享受。
  是的,正是为了追求这一“点”,老师们为柳萍花费了不少心血,柳萍自己费尽了千辛万苦。本团的王巧云等老师,手把手地教她一招一式,西安著名秦腔演员李兴、蔡志诚等老师,一圈一圈地教她跑圆场,一字一句地教她习唱腔,柳萍更是严格地要求自己,不论严寒,不分酷暑,她都坚持练身架,跑台步。一到深夜,绕着香头练眼神。10个春夏秋冬,3600多个日日夜夜,柳萍就这样练啊练。终于,她比较成功地饰演了《窦娥冤》中的窦娥、《春草闯堂》中的春草,《湖阳春梦》中的湖阳公主、《打神告庙》中的敫桂英等角色,特别是在《窦娥冤》、和《打神告庙》中,她把古代妇女中那些善良、刚直的悲剧形象再现给观众,柳萍这个名子也随之在秦腔爱好者中渐渐地传开了。接着,她在1985年全区中青年演员大奖赛中获一等奖。这次荣获了西北5省区秦腔新秀电视大奖赛二等奖,而且是宁夏唯一的二等奖。
  柳萍回来了,捧着金色的“咸阳杯”和火红的锦旗回来了,回到生她养她的六盘山下。这位以执著的爱支撑自己攀登秦腔艺术高峰的新秀,并没有从此为满足。她知道,任何艺术的高峰都没有尽头。现在,她已经订出了新的计划,正朝着新的艺术高峰攀登。
  本版编辑 陈亮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罗致平
责任者
陈亮
责任者
柳萍
相关人物
王巧云
相关人物
李兴
相关人物
蔡志诚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