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图书馆
固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固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略谈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7794
颗粒名称:
略谈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8年12月31日,固原报刊登了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介绍。
关键词:
考试
人才
改革
内容
纵观我国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的发展历史,从西周的贡士制度开始,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养士制度、西汉时期的察举制、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再到近代的学校考试制的整个发展过程,说明了一点,每个朝代都十分重视选拔人才的问题。但是由于社会制度的局限性和客观考试手段的不科学,不一定能达到公平、客观地选拔出合格人才的目的,“世胄蹑高位,英雄沉下潦”的现象在各种社会普遍存在。因此,各种考试形式一次次被淘汰。目前,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基本是合理的,选才的政策,是正确的。但是在考试形式上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应实行改革。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考试的目的不明确
高考的目的是为了选拔少数优秀新生,但现行的高考把选拔少数优秀新生的高校招生与测量学生是否达到高中毕业水平这两种不同目的考试混同起来了。其结果,高考这根指挥棒指挥各中学不按教学大纲教学,不全面提高中学教学质量,而是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学生掌握知识结构残缺不全的局面。
本来高校招生考试的指导思想是试题内容应包括“知识面”与“相关科”结合的两部分,以体现两个有利于,即有利于为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提高中学教学质量。但是,每年高考出题很难做到两个有利于,而导致了中学教学的片面性。从高中一年级就开始分什么“文科班”、理科班”。高考文科不考理、化、生,中学文班不学理、化、生;理科不考史、地,中学理班不学史、地。造成学生知识结构残缺不全,这就未能做到有利于全面提高中学教学质量。现行高考相关科目分为文、理两大类,录取新生以总分为标准,迫使学生要学好六七门课,作为“相关科”科目太多,不利于学生在某一方面拔尖,这就使高考未能做到有利于为高校选拔优秀人才。
二、考试命题不科学
从现行高考的命题方法看,命题没有一套规范而科学的程序,没有一支稳定而经验丰富的命题队伍,没有一个公平而适中的质量指标。命题单纯从经验与感觉出发,试题误差很大,各学科之间,每次考试均不存在可比性,试题的信度(指可靠程度),效度(指有效性),和区分度(指对不同考生的区分的指标)均不高。1958年和1988年高考试题份量无法做出比较,因此,传统的命题方法不科学,达不到对考生作出公正、客观、科学、权威性的测量。对人才的选拔是有误差的。高分低能现象正说明我们的考试方法有问题。
三、阅卷、评分不科学
现行的高考把阅卷、评分、计分方法建立在人工操作的手段上,阅卷人员在一些主观性试题阅卷标准上差异性很大。一篇作文差别在30分左右,录取时少一分也不录,这对每个考生来说很不公平。形成这一差别性的主要原因是评卷人员的文化知识、评卷经验、感情因素及工作态度几方面所致。此外,在计分办法上依靠人工计分、统计,在某一环节上也会出现误差,这也达不到对考生知识能力的科学测量。
因此,我国的高考形式应实行改革,走标准化考试的道路。从国外和我国广东等省(区)的标准化考试实行情况看,实行标准化考试能够做到对考生的知识能力作出科学性的测量,并且能够真正做到有利于为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提高中学教学质量。
(姬永昌 李静)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姬永昌
责任者
李静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