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堡引水工程效益不佳当反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7635
颗粒名称: 大堡引水工程效益不佳当反思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8年12月14日,固原报登载了文章「大堡引水工程效益不佳当反思」,讲述了引水工程投入使用后的维修养护费,应该采取群众集资的办法解决,以便减轻国家的负担。不这样,“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就打不破。
关键词: 引水 工程 维修养护费

内容

本报记者 孟永辉
  在贫穷干渴的西吉红耀乡大堡村,谁也不会忘记1986年10月他们饮上自来水的喜庆日子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项花了7 0多万元“三西”投资的引水工程竟会“昙花一现”。大堡人不得不再饮窖中水,干旱时再仰天祈雨长叹息……这其中缘故何在?留给我们(包括大堡人自己)的反思又是些什么呢?
  大堡引水工程始建于1984年5月。原设计受益41个自然村,1700多口人,实际铺设管道52公里,花费71万元。由县水利水保科承担设计和负责施工。
  “工程先天不足,效益难以提高。”县水利水保科马志有科长向记者开诚坦述。
  具体来讲,一是设计时未能全面考虑到工程地处复杂的地震区。所铺管道穿越新营、红耀两乡,战线过长,不便管理和维修。二是未经试验便以塑料管道取代钢管道,结果压力过大,造成管道涨破。后花万元修了减压池,但管道涨破并没有从此绝迹。三是瞎瞎喜〓食此种塑料管道,导致管道多处漏水。
  “管理不力,破坏严重。”水利水保科没有推卸自身责任。
  52公里长的管道由8人分管,人均不到7公里,可管道被盗、减压池阀门被砸、减压池被毁坏和偷水现象时有发生。
  “群众不交电费,管理经费困难。”马志有科长也有自己的苦衷。
  长期养成“等、靠、要”陋习的部分群众,什么都想依赖国家救济,连抽水的电费都不愿出。没水吃,他们就理直气壮地找县政府,找县委,甚至写信到处告状:共产党不是不让饿死渴死人吗……无奈,水利水保科只好又申请向上要钱。殊不知国家的投资也是有限的,这样长期下去怎能行呢!
  当然,从全地区来看,这几年水利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效益理想的也不乏其例,但类似大堡引水工程这样花钱不少,管理不好、效益不高的工程也不是没有。那么如何杜绝这种问题的出现?记者认为,首先要从设计和施工质量抓起。该签订合同的一定要签合同,运用法律手段来保证工程质量。对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质量低劣的,要追究当事者的经济或法律责任。其次要把《水法》送给群众,让他们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自觉来维护水利设施。当然,管理部门也一定要以法治水,建立相应时管理制度,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另外,引水工程投入使用后的维修养护费,应该采取群众集资的办法解决,以便减轻国家的负担。不这样,“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就打不破。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孟永辉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