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图书馆
固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固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介绍兰考县试行的“三田制”(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6851
颗粒名称:
介绍兰考县试行的“三田制”(一)
分类号:
F327
摘要:
1988年8月27日固原报刊登一篇介绍兰考县试行的“三田制”(一)。
关键词:
商品经济
三田制
土地制度
内容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除了生产技术手段的改善,还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对土地制度进行调整。河南省兰考县实行的“三田制”就是一种对土地制度的改革。
所谓“三田”就是口粮田、承包田和经济田。口粮田,一般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30—40%,按在册人口每人半亩左右,主要用于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只交纳农业税,不负担定购任务和集体提留;承包田,一般占总耕地面积的一半或稍多一些。它除交纳农业税外,还要保质保量完成国家粮、棉、油定购任务,并要向集体交纳土地承包金;经济田,主要包括集体的果园、林场、坑塘、河滩、荒地和从总耕地面积中划出的一部分农田。大约占总耕地面积的5—10%,大部分村是几百亩。经济田由集体采取招标、投标、择优承包的办法,让少数种田能手搞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每个农户承包“两田”或“三田”的数量一经确定,便与集体签订承包合同固定下来。
兰考县实行“三田制”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新形势下的完善和发展。1979年,兰考县农村广泛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许多长期贫穷的村庄和农户开始由穷变富。但随着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劳力纷纷向非农产业转移,有些户收入来源主要靠务工经商,种地成了副业。于是出现耕作粗放、部分耕地撂荒的现象。加上当初平均分田到户,好地坏地家家有份,大片耕地被分割成瓢一块碗一块,生产效果很不好。据县里对9个乡镇1949个村民小组调查,户均承包8块地以上的占48%, 10块地以上的占23 %。有的户责任田只有35厘米宽,一不能行犁,二不能放耙,只能用铁锨挖刨。县委搞农户问卷调查时,全县83%的农户要求适当调整过于分散的承包地块,改进土地承包办法。于是,“三田制”便应运而生。
(地委研究室供稿)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地名
河南省兰考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