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地区一九八七年养兔生产的基本情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5986
颗粒名称: 固原地区一九八七年养兔生产的基本情况
分类号: F327.65
摘要: 1988年5月18日固原报登载的关于固原地区1987年养兔生产的基本情况。
关键词: 养兔业 存栏量 经济收入

内容

过去的一年,我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立足抗灾自救,大力发展养兔。年底,全地区养兔乡发展到93个,养兔户发展到20775户,饲养量达到46.3万只,出售种兔、肉兔29.94万只,存栏种兔和基础母兔12.4万只,经济收入145万元。
  涌现了一批带头养兔,率先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隆德县大庄乡1745户,有近一半的农户养了免,去年词养量33297只,出栏商品肉兔25181只,经济收入16.6万元,占全乡经济总收入的31.14%,户均收入95元。西吉县三合乡新堡村疙瘩自然村共27户,家家养兔,去年出栏种、肉兔1869只,收入11000元,户均收入407元,人均收入75元。固原县西郊乡城郊村农民赵家壁,坚持养兔7年,累计收入1.4万多元,去年养兔收入5200元,人均1300元,由穷变富,成了全县有名的富裕戌
  在大旱之年,找地区养兔生严之所以能够有较大发展,主要是:
  1、领导重视。1987年行署养兔工作会议后,各级领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商品经济意识,把养兔生产作为脱贫致富的“短、平、快”项目,振兴农村经济的突破口来抓,组建了县、乡养兔领导小组,确定了59个重点养免乡,制定了发展规划和关键性措施,基本做到了组织、任务、措施三落实。
  2、科技先行。1987年地、县、乡三,级举办养兔培训班122期,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和 知识青年11175人次,组织放映科技电影289场,印发养兔技术资料2.5万册。同时组织畜牧科技人员开展技术咨询和承包服务,帮助指导农民新建、改造兔舍4.85万个,引进和调整7种良种兔,共计4.43万只,建立一级良种繁殖·场1个,二级良种繁殖场6个,预防兔病40万只(次)。基本做到了兔舍标准化,兔种良种化,饲养管理科学化,疫病防治制度化的要求。
  3、多方支持,配套服务好。自治区科委把我地区商品肉兔生产列入““星火计划”,畜牧局、农建委、经贸厅多方提供养兔经费41万元,解决了农民养兔资金不足的困难。地、县有关单位互相配合,共同努力,为农民养免提供了技术、信息、资金、运销等多种服务。
  4、有较好的饲草基础。全地区历年种植多年生牧草191.4万亩,1987年还种植一年生牧草45万亩,为发展养兔提供了比较雄厚的物质条件。
  从1987年的养兔实践看,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饲养管理方式比较落后,母免繁殖率、幼兔成活率偏低;②肉兔收购缺乏竞争力,收购主渠造尚未完全疏通;③养兔资金严重不足。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地名

固原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