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贵在顺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5805
颗粒名称: 忠言贵在顺耳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8年4月23日,固原报登载了关于忠言贵在顺耳的内容。
关键词: 忠言 顺耳 意见

内容

现在确有那么一些领导,听到吹吹拍拍的颂词,非但不反感,还惬意得很,对一些趋炎隋势、逢迎拍马的平庸之辈委以重任,而对那些直言不讳的良才,却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逆耳忠言币中肯也听不进去。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看这种观点未免失之偏颇,忠言不一定要逆耳,良药不一定苦口何以见得?春秋时期齐景公叫烛邹主管禽鸟。有一天由于不滇,禽鸟亡失了。齐景公大怒,下令要杀掉烛邹。大臣晏子知道这件事后,对齐景公说:﹃烛邹失职,该杀。他有三条罪状,让我一一给你讲出来,谴责之后再杀他,好叫他死个明白。』景公听了欣然答应。于是在景公面前,晏子怒冲冲地谴责烛邹:『烛邹!你犯了三条罪:一、你给君王主管的禽鸟亡失了;二、使君王因为禽鸟的事而杀人;;三、使诸侯听见此事会认为君王重鸟轻人。﹄数落完罪状,就请景公杀烛邹。这时景公却说:﹃不要杀,我听懂你的指教了。﹄晏子正是针对景公的﹃重鸟轻人﹄﹃为鸟杀人﹄给景公进的﹃忠言﹄,很讲策略。这种批评不能不说是尖锐的,但由于含蓄而委婉,无损于君王的尊严和体面,使君王能下得台来,所以景公不但下令﹃勿杀﹄,而且表示﹃寡人闻命﹄接受批评。这说明忠言未必逆耳。汉高祖刘邦,攻占咸阳城后,一度沉湎于荣华富贵之中。对此,他手下虎将樊哙十分恼火,怒冲冲劝说刘邦早日撤出咸阳城,惹得刘邦一肚子不高兴。谋士张良却改变方式,心平气和地向刘邦陈以利害,使刘邦高高兴兴的接受了批评,带兵驻扎到咸阳城外去了。
  忠言贵在顺耳。以古鉴今,不管领导做思想政治工作,还是下级给上级提意见,或同志之间开展批评,都要对症下药,讲究灵活多样的方式,你的批评使对方听了顺耳,乐于接受。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周亮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