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图书馆
固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固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明史中的“剥皮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5318
颗粒名称:
明史中的“剥皮史”
分类号:
K296.53
摘要:
1988年3月2日固原报登载了《明史中的“剥皮史”》,历史是一面镜子,愿史学界的专家、学者们,早日写出一本明史中的“剥皮史”;写前最好先借鉴一下鲁迅先生所下的“定论”。
关键词:
历史
战斗
武器
史学
内容
部《明史》,洋洋几百万字,称得上“卷帙浩繁”了。然而,真正的探索者却不畏艰难,步步登高。
从吴晗始,研究的人越来越多,队伍愈来愈大。据说,连弃教从政的首长,也踊跃加入了行列,这实在是史学界的幸事。
我对明史,压根就一窍不通,可对明史中的“剥皮”史颇感兴趣。儿时上语文课,高玉宝的《半夜鸡叫》,让全班同学笑得前俯后仰,过后又争论不休,弄得老师也不好裁判。
我发言说,把黑心财主叫“周剥皮”,这不光是形容或夸张,过去真有“活剥皮”的贪官;对方驳斥道:“人又不是牲畜,皮咋能剥下来?”结果,我是少数一一谁也不相信。
待到上大学中文系时,司马迁的《史记》成了必读之书,从其中的《酷吏列传》算是找到了注脚。那时,心里美滋滋的,俨然成了十多年前的胜利者。
清代有个叫刘景伯的,大抵是四川人罢,写过本《蜀龟鉴》的笔记,杂录了许多明季遗闻轶事。全书八卷,卷三里就有这么一段:
“剥皮者,从头至尻,一缕裂之,张于前,如鸟展翅,率逾日始绝。有即毙者,行刑之人坐死。”
真令人愤慨,即使犯了王法,让他一死了之,何以残酷到如此地步,也太不人道了!我想,“大明”时期,恐怕还没有什么人体生理学和解剖学之类,狠心的刽子手,不知怎么学会了这套精湛的技艺,因这比不得“庖丁解牛”。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无奇不有呵!
近翻鲁迅先生的《病后杂谈》,方才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不无启迪、获益匪浅。全文谈“病”的文字不多,却涉猎了两则“剥皮”的故事:
先讲的是明朝初年,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早夭,皇位传给了长孙朱允炆,立即在南京登基,称作“建文帝”。他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野心勃勃,很不服气,从北京起兵南下,将建文政权推翻,自立为永乐帝明成祖。接着开始杀戮建文的忠臣,有的下油锅炸,有的活剥了皮,参政铁铉、御史景清就是其中的两个。总之,死得很惨,无一幸免。
随后又讲了明朝末年的故事。清兵打进关来,朱氏皇族纷纷逃奔南方,陆续建立了好几个小朝廷,最后一个是永历皇帝(和明初的“永乐”仅一字之差)。有位保驾的大将孙可望,原系张献忠的干儿子,其时求封为秦王,“定朝仪、设官制”,飞扬跋扈得很。他派死党张应科充当耳目,四处探听,谁胆敢在永历帝前讲他半个不字,他就把谁弄死,而且“剥皮示众”。御史大夫李如月,以及陈邦传父子就遭此下场……
这两则“剥皮”故事,正史、野史均有确凿的记载,实在算不得新奇。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先生所下的结论,他讲道:“单说剥皮法,中国就有种种”。但“大明一朝,以剥皮始,以剥皮终,可谓始终不变!”
赫然十八个大字,言简意赅,入木三分,掷地有声,回味无穷,真可称作明史中浓缩了的“剥皮史”。
据我所知,鲁迅先生是“以文艺作为战斗武器”的,生前并未专门和系统地研究过明史,更无时间和雅兴考证所谓“剥皮”的史实,其所以有如此深刻而精辟的分析,科学而富于哲理的高度概括,正是来源于他对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本质的认识。
历史是一面镜子,愿史学界的专家、学者们,早日写出一本明史中的“剥皮史”;写前最好先借鉴一下鲁迅先生所下的“定论”。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魏若华
责任者
张隽义
责任者
戴凌云
责任者
高玉宝
相关人物
司马迁
相关人物
鲁迅
相关人物
朱元璋
相关人物
朱标
相关人物
朱棣
相关人物
朱允炆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