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礼不认“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5275
颗粒名称: 周红礼不认“命”
分类号: F327
摘要: 1988年蒿川乡蒿川村农民周红礼,设计了靠农业致富的方案,在坎坷中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关键词: 农业 致富 方案

内容

有人说周红礼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认定他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因为周红礼为还债把家产和房子都卖了。提起这事还真叫人心寒。
  周红礼是蒿川乡蒿川村农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向亲友借了1000多元买了一辆旧“手、扶”,想靠“手扶”跑运输挣大钱。由于他不懂驾驶技术,加上是旧“手扶”,机械事故不断,无奈何倒贴千元将“手扶”便宜处理了。本来就不殷实的家底,这一折腾元气大伤。但他不认“命”,致富劲头不减。听说邻近周套村有人折价出售磨面机,他急忙赶去用300现金作为定钱拉回了磨面机。由于他经营无方,交不起欠款,人家强行拉走了磨面机。周红礼机子没捞着,还白搭了300元钱。村里人说,“周红礼这下栽定了!”两次折腾使他尝到了不懂技术、不懂经营之道的苦头。
  他重新设计了靠农业致富的方案。天不作美,1986年夏天一场暴雨,粮食减产,去年又遭大旱,周红礼家生活困难;乡亲们的日子也不好过。欠债还钱,向周红礼要钱的人络绎不绝。此时此刻的周红礼心里有多酸楚啊。妻子的哀叹声,孩子的啼哭声,讨帐者板着的面孔都一一浮现在脑海。欠乡亲们的帐再不能拖了。可咋的个还法呢?思来想去,他一咬牙变卖了三间房、两孔窑洞和妻子心爱的缝纫机还清了债务。他借了亲戚的一间小土屋安顿好妻子儿女,带着对不住妻子的内疚,带着失败者的苦涩走了……
  周红礼先到了同心县,找到了一位朋友,讲述了自己的苦衷。经朋友指点他茅塞顿开,悟出了自己的特长是经商。他毅然离开故土,抱着新的希冀去青海做起了贩运山货的生意。由于他守信用,买卖公平合理,当地农民都乐意把自己家的羊皮、羊毛、发菜卖给他他雇车把这些东西运到西宁市和甘肃、陕西等地出售。5个月时间除了纳税外,净赚5800元。
  周红礼在收获的季节带着胜利者的喜悦、带着新的追求和希望回来了。回家后他抓紧买了一院住处,接回了老婆孩子,添置了急需的家具和用品,给家里买了1000公斤小麦,一头牛,还给妻子买回了一台崭新的缝纫机。看到缝纫机妻子哭了,这哭声交织着艾怨,掺杂着对丈夫的疼爱之心。
  村里的一位老秀才说:“时也、运也、命也,没想到周红礼交了好运了”其实不然,是周红礼在坎坷中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丁贵斌 屈礼)
  本版编辑 张文启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丁贵斌
责任者
屈礼
责任者
张文启
责任者
周红礼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蒿川乡蒿川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