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图书馆
固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固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旱地春小麦系列化丰产技术规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5147
颗粒名称:
旱地春小麦系列化丰产技术规程
分类号:
F329.0
摘要:
1988年2月13日,固原报登载了旱地春小麦系列化丰产技术规程。
关键词:
旱地
春小麦
技术规程
内容
编者按:
固原地区农技站,在总结我地区近几年旱地春小麦抗旱丰产经验和通过试验及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旱地春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固原地区的农业生产实际,综合应用区内外新的科研成果,以及配方施肥等丰产理论,拟出了此项规程。它比较适应于固原地区年降水量300-450毫米地区的一般旱地(川地、塬地、台地等),系统应用保证亩产达到100-150公斤;合理应用一些单项措施,亦可使亩产提高1020%。此规程经地区农科所名誉所长、副研究员玉加煜等专家审阅认可。
(一)择地
宜选用豆茬或一年重茬。历年采用豆~麦~麦~秋(糜子等)或豆~麦~麦~油(胡麻等)的轮作倒茬方式,应注重以施农家肥为主,结合施化肥培肥地力,使土壤耕层形成水、肥、气、热的息性循环。
(二)选种
1、品种:豆茬地以种植定西二十四或宁春三号(固春5号)为主,重茬地选用红芒麦。
2、种质:种子的质量最低应达到国家二级良种的标准,即纯度为98%,净度为97 %,发芽率在95%以上。达标措施及要求:
(1)头一年小麦收获时,采取块选、穗选等方法,拨杂去劣,选择生长势强,成熟度一致,穗头大,籽粒饱满,符合所需品种种性的麦子、单收、单运、单堆、单打、单贮。
(2)贮前,选晴天于上午10时至下午16时晒种2天,并精细筛选,除去烂粒、秕粒、杂质等。
(3)种子应与化肥、农药、燃油等易腐蚀品隔离贮藏,并注意防冻、防潮。
(三)土壤耕作
1、耕作方式:
(1)豆茬地采用三犁多耱,第一次犁深17 -20厘米(5-6寸),第二次20-23厘米(6-7寸),第三次14-17厘米(4-5寸)。
(2)重茬地采用二犁多耱,第一次犁深20一23厘米(6-7寸),第二次14-17厘来(4-5寸)。
2、耕作时间:豆茬、重茬地皆于前作收获后7天内耕翻第一次,晒垡20-25天后耙耱碎土。此后豆茬地于阳历8月10日一25日,雨后借墒耕翻第二次,随犁随耙耱,遇雨耱地破板结;重茬地则在最后一次耕翻地之前,雨后及时收耱地多次(保证2-3次)。豆茬、重茬地最后一次耕地时间,应借墒结合秋施肥,在阳历10月上旬进行(细犁细耱,随犁随耱)。每次耙耱地时,要打碎田间胡基。
3、镇压保墒:于阳历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和一月、二月中旬,用200-250公斤重的石磙碾压地各一次。
(四)秋施基肥与秋施药
1、秋施基肥:结合最后一次耕地,豆茬、重茬地分别亩秋施优质农家肥1500 - 2000公斤和2000-2500公斤,配施尿素3-5公斤或碳铵9-15公斤,三料磷肥3-5公斤或过磷酸钙9-15公斤。农家肥撒于地表后及时耕翻,化肥溜入犁沟内耱平。施用碳铵时,要随施随复土。磷肥最好与农家肥混匀堆沤15-20天后再施用。
2、秋施药:历年野燕麦危害较重的田块,结合秋施肥亩用40%燕麦畏乳油0.15-0.20公斤,兑水1.5-2公斤,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预先过筛的40-50公斤细土上,拌匀后堆闷3-4小时,即可撒施地表,随后耕耱。
(五)播前种子处理
1、晒种:播前15-18天,选晴天于上午10时至下午4时晒种2天。
2、抗旱处理:晒种后,用50%矮壮素(CCC)原液30毫升(25克)兑水5公斤,喷拌种子50公斤。拌匀后,用麻袋片等捂盖堆闷10-12小时,在室内摊开阴干5-6天。
3、防病处理:用50%克菌丹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15-0.20公斤,拌经矮壮素处理阴干后的种子50公斤,拌匀后捂闷7-10天,以防治小麦腥黑穗病等。
(六)播种与带种肥
1、播种;阳历3月10日一20日播种。采用机播(畜力三行播种机等),行距12.5-14厘米,播种深度达8-9厘米。亩播量:红芒麦9-11公斤,定西二十四和宁春三号(固春5号)各为10-12公斤。要保证播种质量,下籽均匀,播深一致,无重播、漏播、缺行、断条现象。
2、带种肥:播种时,亩带种肥二铵2.5-3公斤,或尿素、三料磷肥各1-1.5公斤。种、肥混播,随混随播。※当表层土壤解冻深度达13厘米以上时,采用谷物种、肥分层播种机(河套牌2BF-7型等)播种,在种、肥隔土层厚度达5厘米的情况下,亩带尿素、三料磷肥各2.5-3公斤作种肥,增产、增收效益显著。
(七)田间管理
1、播后及时耱地掩籽、保墒,打碎田间胡基。2、出苗期遇雨及时耱地破板结1-2次。
3、中耕除草:苗高10-13厘米(3-4寸)时,中耕除草、松土一次。田间阔叶性杂草较多时,亩用72% 2.4-D丁酯乳油40-50克,兑水25 -30公斤,于分蘖期喷洒除之。
4、根外追肥:在小麦分蘖至拨节期(出苗后的30-45天)亩用尿素0.75-1公斤,磷酸二氢钾0.15公斤兑水50-60公斤混合喷洒2次,间隔7-10天
5、喷《长一751 》:在扬花至灌浆期,亩用有效成份环烷酸钠含量为10%的《长一751》激素水剂50克,兑水25-30公斤,叶面喷洒1-2次。
喷洒2.4-D丁酯、《长一751》和根外追肥时,应避开早露、高温、大风。喷雾时间以上午8-11时至下午4-7时为宜。
6、田间病虫防治:根据小麦病虫预测预报,结合田间调查,灵活掌握运用。
(1)防治吸浆虫:吸浆虫发生地区于小麦拨节期(阳历5月25日-30日),亩用50%辛硫磷乳油0.25公斤(兑水1.5公斤)或4%的敌马粉1.75公斤,拌过筛细土25-30公斤,均匀地撤于麦田表层,防治吸浆虫幼虫和蛹。
(2)防治麦蚜:小麦灌浆期是防治麦蚜的关键时期。当小麦百株蚜量达250头以上,蚜株率超过25%,瓢虫与蚜虫之比不足1 : 150时,立即用40%乐果乳油亩用量 50克或80%敌敌畏乳油亩用量 40克,兑水20-25公斤喷雾防治。
(八)收获
腊熟末期及时收割,争取丰产丰收。腊熟末期的特征是:茎叶基本变干,茎秆尚保持韧性:德及穗下节间呈金黄色,穗下节、旗叶及叶鞘微绿,下部茎秆变黄,整个植株呈三色(黄—绿—黄);籽粒皮叶近正常,呈蜡质状。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