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图书馆
固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固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海城镇上一颗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5123
颗粒名称:
海城镇上一颗星
并列题名:
——访退伍军人周宏喜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8年2月10日,固原报登载了文章「海城镇上一颗星」,介绍了退伍军人周宏喜。
关键词:
海城镇
西关村
退伍军人
周宏喜
内容
兔年岁尾,龙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慕名采访了海原县海城镇西关村民兵连长、从事机械维修的个体户周宏喜。
这是一座宽敞的农家小院,坐北朝南的七间新瓦房,时髦的新式家具,成套的沙发,给我们的感觉是周宏喜的家底是殷实的。
女主人把我们让进中间的大客房说:“老周马上就回来。”正说着,屋外响起了摩托声,瘦长身材的周宏喜回来了。他身着皮夹克,显得精神利落。他抱歉地说:“我挂着村副主任和民兵连长的衔,官不大,事却不少,让你们久等了。”
我们坐下随便扯了起来,话题还是从房子谈起。周宏喜说,以前全家五口人挤在一间房子里,这七间房是去年才盖起来的。因为房盖到中间返了工,花了7000多元。
“返工,怎么回事?”
老周笑着解释,第一次给他盖房的是附近贾埫乡的农民,因为家里穷,挣钱心切,技术又不过关,房子盖了一半就塌了,损失木料加上付了800元工钱,2000多元白扔了。
“你没有找他们赔偿吗?”
“没有,都是农村人,他们都很困难,况且也不是故意。”
我们深为周宏喜的心胸豁达感动请他谈谈发家致富的经过。周宏喜点燃一支烟,讲了起来,爱人也不时补充几句。
1973年,我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后,年迈多病的母亲卧床不起,弟妹冬天还穿着单衣,全家每月的口粮只有半袋子红薯片,还是国家供应的;妻子月子里得了病,四肢发麻。为给母亲、妻子治病,我跑遍了全村,没有借到1元钱,最后还是老支书出面,贷了20元给母亲和妻子看了病。在困境中,我决心出去闯一闯,就偷偷带上弟弟外出搞副业,拼命干了5个月,挣了2000多块。我们高兴地回到家里,却因不务正业受到批判,并撤销了民兵营长职务。当时,我那个难受就别提了。
农村实行包干到户后,我的心又活了。1981年,我看到海原农村大小拖拉机越来越多,可县城只有一家农机修理厂,就产生了办机械修理部的打算。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到县农行申请贷款,没想到人家很支持。就贷款1000元,办起了海原县第一家个体农机修理部,第一年就盈利3800元,当年还清了贷款。有的顾客修理或定做活,一时拿不出钱,我就给他们赊帐。去年,海原回民小学搞基建,让我焊接了儿个铁梁,焊好后好长时间不见来取;去一问,原来是经费不够了。我主动提出让他们把铁梁拿去用,不要误了孩子上学,钱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给。到目前为止,公家和私人共欠我近8000元。
“他这个人,对别人怎么都能行。”妻子马桂珍笑着说。
“是啊,看着别人有困难,能不管吗?”周宏喜接着说:“我的日子好过了,但村上的贫困户还很多,象田学义,穷得老婆闹离婚;兰学明孩子小,老婆有病,日子过得很困难。我和老婆商量后,把他们两人请进了我的修理部。三年下来,他们二人不仅学到了技术,也有了资金,现在都分别办起了修理所。”
闲谈中我们记下了这样几个数字:几年来周宏喜共向国家纳税4100多元,交管理费700多元。在他的带动和支持下,全村搞运输的有420人,办米面加工点8个,小卖铺12个,有600多人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从周宏喜家出来,已是满天繁星,其中有几颗星显得十分明亮、耀眼。我们希望有更多更耀眼的星星出现。
(徐明 尚醒民)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徐明
责任者
尚醒民
责任者
周宏喜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海原县海城镇西关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