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图书馆
固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固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地震时怎么回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5087
颗粒名称:
地震时怎么回事?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8年2月6日,固原报登载了关于地震的介绍、形成、历史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
地震
介绍
形成
历史
内容
地震就是平常说的地动。它是一种自然现象。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几百万次大大小小的地震,平均每隔几秒钟就有一次。其中人能感觉到的有几万次,只占总数的百分之一。其余的要靠仪器才能测量出来。破坏性的大地震就更少了。从全世界来说,7级以上的大地震,多的时候每年有二十几次,少的时候不过三五次。
大地震并不是随便哪里都会发生的。它们主要发生在地壳比较活动的断层附近。世界上发生地震较多的地区,主要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和从地中海到印度尼西亚的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我国正处在这两个地震活动区中间,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地球内部的构造,不论是地壳,还是地球内部,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地球形成以来,就在不断地变化着、运动着。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大致可以分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上下的运动,也就是有的地方上升,有的地方下降。地壳的上升和下降的运动,是由于地壳岩石本身不均匀,有的部分比较重,有的部分比较轻,重的下沉,轻的上浮,这样就造成非常缓慢的上下运动。也有的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壳的另一个方面的运动是水平方向的运动。这种运动主要是地球自转的惯力造成的。地壳的岩石受惯力的影响会向前或向后挤压,就象汽车速度改变时,车上的人会前冲后仰一样。
由于以上原因以及太阳、月亮的吸引力等等,都产生了推动地壳岩层的巨大力量,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在这同时,岩层内部也产生一种抵抗变形的反抗力,使岩层倾斜,褶皱、甚至断裂。在一般情况下,这种变化是很缓慢的。但是在已经发生褶皱断裂的地方,岩层构造比较脆弱,一旦受到的力量超过了限度,就会突然断裂错动,这种积累了很久的能量就会一下子进发出来,造成山摇地动,这样就发生地震了。
这种由地下岩层发生断裂错动引起的地震叫构造地震。岩层断裂错动的地方叫“震源”。震源的正上方的地面叫做“震中”。震中附近的地区是震动最厉害的地区。
一次地震的大小,是由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确定的。这用“震级”来表示。震级越大,说明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多。一般五级以上的地震,才会在地面上造成损坏或破坏。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这对哪个地方来说都是一样的。但是一次地震对于不同地点的影响和破坏就不一样了。一般离震中越近,影响和破坏越重,离震
中越远,影响破坏越轻。地震所造成的影响或破坏的程度,叫做“烈度”。世界上大乡致国家把地震的烈度分为十二度。一般三度以下,人们感觉不到,要用地震仪才能记录到。四、五度时人们就能感觉到了,吊着的电灯会摇摆,一般不会造成损坏。六、七度的时候,不坚固的房屋就会受到损坏和破坏。八、九度的时候,房屋会倒塌,地面可能出现裂缝或冒沙、冒水,山区会有滑坡现象。烈度达到十度以上的时候,房屋倒塌就会更多,山崩地裂等现象也严重。
我国劳动人民同地震灾害作斗争有悠久的历史。三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地震现象的大量记载,记录了各地地震的情况。在三千多年来的历史资料中,共有地震记录将近一万次。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