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图书馆
固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固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筛乡——河北(散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4576
颗粒名称:
筛乡——河北(散文)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87年11月固原报登载散文“筛乡——河北”,讲述了河北泾源县的致富历程。
关键词:
固原报
河北
散文
内容
河北,泾源县的一个不起眼的回族小山村。它小,但对我产生了神奇的吸引力。
那天,在乡上刚一听完丁书记关于全乡组织商品生产的情况介绍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想亲眼看一下这个在全县靠编织出了名的小山村
时值初夏,日头西斜,天边涌着瑰丽的云霞。近处的树林、泾河水,浑然融为一体缕缕炊烟,夹杂着从农家飘出的饭香,将我们迎进河北村。
河北,近靠泾河,山坡上、路上、村里、田地里到处都是石头。“大跃进”年代修“海绵田”,河北人硬是用那一双双结着老茧的粗手,在五百多亩地里拣出七千多立方米的石头,亩产虽也增加了七八十斤,可河北人的日子依然过得很紧困。倒是筛子匠李德堂想出了个弄钱良策,带领乡亲们上关山割竹子、编筛子,运往外地销售,几易寒暑,河北人手头上有了零钱。可不久,村里来了路线教育工作队,让他们一折腾,河北人又被捆在那薄地上穷熬起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李德堂和另外两个筛子匠又带头重操旧业。他们仨把全村一百多户人家组织起来,家家编起了筛子,把小河北搞成了个“编织村”。你一进村,就立刻会被一种奇特的景象迷住:庭院中、麦场上,到处是编筛子的人;到处响着划〓子声,简直是一个偌大的竹制品工厂!
1985年,河北的家家户户光编织就挣了上百、上千元。1986年,全村还派出200多人到外地编竹帽、编竹席……河北人一提起这些,脸上就挂满了甜蜜蜜的笑容,总要说上一句:“说起如今的政策,我们的心就象熨斗熨了一样舒坦!”
翌日清晨,我爬上庄子西面的前阳坡,俯视坡下,只见白墙红瓦的学堂,排列有序整齐的农舍,阿拉伯风格的 寺……在晨雾中时隐时现,如同一幅色彩斑驳的西洋画。
早饭后,我离开了河北,耳边还在廻响着河北人奏出的编织曲。愿他们尽快谱写出一支新的《农家乐》!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刘长青
责任者
李德堂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泾源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