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六盘山林业局充满活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4558
颗粒名称: 改革是六盘山林业局充满活力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7年六盘山国营林业局从实际出发,坚持改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六盘山 改革 经济效益

内容

六盘山国营林业局从实际出发,坚持改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该局辖11个林场,1所子弟学校,1个小型加工厂,还有林区公安局,共有职工587人,经营林区面积100余万亩。过去,由于党政不分;干部能上不能下,工人能进不能出;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生产管理不讲经济核算和经济效益,致使下属林场一无压力,二无动力,三无活力,场长管不了工人,指挥生产失灵,工人干活没心劲,林业建设不景气。
  1980年,他们摸着石头过河,在五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改革人事、劳动管理制度。1984年,经行署批准,他们对各级干部的任免、使用和管理作了新的规定,明确了场长、科长、局长、党委任免干部的权限。在不打乱现行工资制度,不突破工资总额的前提下,对在护林、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职工向上浮动1-2级工资。对不负责任,不按技术操作规程办事,造成生产技术事故者,除赔偿损失,还要向下浮动1-2级工资。
  ——党政分开,实行局长负责制。针对办公室既管党委事务又管行政事务,政工科既管组织工作又管劳动工资的党政不分的状况,1984年进行了改革,将党政机构分开设置,实行局长负责制,使局长有了部分人权、财权、经营管理权、指挥生产权。
  ——改革财务管理制度,处理好局、场两级的经济利益关系。一是将财务管理体制由原来局一级会计单位改为局、场两级会计单位,实行两级管理,两级核算,克服过去林场只花钱不管钱,不讲成本核算,不讲经济效益的弊病。二是经费实行项目管理。对林场实行定人员、定任务、定经费、定收入,根据各林场收入情况实行不同比例的差额补贴。林场完成生产任务和要求达到的收入后,凡增收节支的经费全部留场。三是基本建设、大中型设备购置和劳保、福利经费由局统一管理,单报单批,专款专用。将50%的福利经费拨林场掌握使用。四是成林抚育、次生林改造的木材和收入局、场实行正三七、倒三七比例分成(收入上交70%,留场30%,木材局调拨330%,留场70%)。五是多种经营如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等,局里不作计划,由场自行安排,收入归场。
  ——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生产经营承包责任制。多层次就是局向场,场向队、组,队、组向职工或民工都可以承包。多形式就是以林场为基础,把政策、权力、任务交给林场,由林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最佳方案,有的可以按区域综合承包,有的可以按年度或生产季节承包。总之,承包的内容、形式和奖罚办法都由林场决定,局里不强求一律,调动了林场的积极性。
  ——适当放宽政策。在不违反国家政策、法令和丕影响完成全局计划任务的前提下,允许职工开展家庭副业生产,增加收入。
  次外,他们还修改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与改革配套。
  改革,使集体和个人都得到了好处。1981年至1986年,人工营造针叶林5万多亩,造林速度比改革前的7年加快22.5 %,林木保存率由过去的36%提高到81%;护林点由1980年的36处增加到53处,人员由108入增加到200人,护林经费由原来的17万元增加到31万元,林木破坏量下降到万株以下,总收入由过去的年平均10.5万元增加到50万元以上。1985年和1986年两年,每年提成的超产奖金人均达300元,家庭副业收入人均达100元左右。局加工厂扭亏为盈。汽车队6年节油50吨。生产条件和职工住房都有了较大的改善。1983年以来,局里自己出钱定向培养大中专生15人,目前已有10人回到工作岗位,在林业建设中发挥了骨干作用。(叶家声)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叶家声
责任者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