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大精神传到蒋河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4536
颗粒名称: 十三大精神传到蒋河村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7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固原县杨郎乡蒋河村靠着党的富民政策逐步走上了致富道路,农、牧、工、副一齐发展,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关键词: 三中全会 蒋河村 富民政策

内容

固原县杨郎乡蒋河村作为我地区两个文明的先进集体,去年7月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双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今年8月,赵紫阳同志又来视察了这个村,这对蒋河村人来说是个天大的喜事。最近党的十三大隆重召开,又给这个村增添了新的喜庆。农民们喜上眉梢,把十三大赵紫阳同志的报告作为田间地头、茶余饭后谈论的中心话题。此时,记者访问了这个村。村支部书记沈耀富对记者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村靠着党的富民政策逐步走上了致富道路,农、牧、工、副一齐发展,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以前的30多元,增加到去年的503元,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前一段时间,村里有一种传说,说土地要收合了,农民思想上有了波动,怕政策变。通过收听、收看赵紫阳的报告,政策不但没变,反而比以前放得更宽了,一下子消除了顾虑。现在群众情绪很高,都积极想办法,找出路发展商品生产。村党支部这几天正在就如何组织群众发展商品生产进行讨论。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决定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办一个30头牛的奶牛厂。
  告别了村支书,我们来到赵紫阳同志今年8月25日去过的方克昌家。一进门,主人拉着记者的手直摇头,说他没有福气。赵总理来的那天,他正好外出不在家。记者问他总理走后有什么打算,老方说,总理说我这个当父亲的管得太多,统得过死,没有具体分工,不利于发展。我琢磨着总理的话说得在理,我准备等到明年开春,把家里的农牧工副业生产分个工,让两个儿子在前面闯,我给他们当当参谋。这次听了赵紫阳的报告,报告中关于发展商品经济、深化农村改革的精神真是说到我的心坎里了。这几天,我一直在想,能不能突破原来的小打小闹,想大的,于大的呢?经过和全家人商量后初步提了两个方案一个是想私人打一眼机井。因为这里的水越来越紧张,特别是一遇旱年,水更加显得重要了。我已向乡政府说了,乡上非常赞成,支持我干,只要县上批准,我马上动工。这个机井打成后,可灌溉杨郎、马庄、蒋河3个村的1000多亩地,既可方便群众用水,又增规了我个人的收入。第二个是想办布鞋厂。吴忠市有一个村办布鞋厂,生意很兴隆,年纯收入上万元,我有点眼红,1985年三次到这个村办企业了解了情况,几次想动动不起来。因为缺少资金,假如国家能扶持一部分,我就是东借西凑也要上这个项目。
  在蒋河村五队,我们随便走进一家农户,看见三位中年农民围坐在炕头上数钱,当发现来了客人时,他们放下手中的钱,一边招呼边解释说,他们正在为村里参加修筑杜庄水坝的农民分红呢。主人叫沈耀庭,另外两位农民一个叫王文清,一个叫沈耀宗。记者问他们每人每月能收入多少钱,他们满不在乎地说,情况不大,每月能争个百二八十的。没拉几句,大家把话题转入到十三大会议精神上来。王文清说,不知你们城里人看了十三大电视新闻有啥说法,我们这几天成天议论赵紫阳同志的报告。沈耀宗急忙插话,开幕那天,我上水库拉土,晚上回来听邻居们说十三大开幕了,是邓小平主持的大会,赵紫阳同志作的报告。道听途说,心里不踏实。第二天我比以往起得都早,打开收音机把赵紫阳的报告从头到尾听了一遍,其他的道理咱听不懂,但如何发展贫困地区的经济,加快脱贫致富,和一系列政策、措施,使人听了很入耳,有这样好的政策,再用不了多少年,蒋河村定会有新的面貌出现。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司世新
责任者
马灵军
责任者
沈耀富
相关人物
赵紫阳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